甘肃省立华亭陶瓷职业学校
甘肃在我国陶器的历史上占据着辉煌的一页,而在进入瓷器时代后,该地的瓷器生产记载罕见,在清末民初时期,一些具有世界眼光的地方大员和绅商引进现代化技术开采本地煤矿。在开采煤矿的同时发现煤的伴生矿富含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如陶土、焦宝石、高岭土等,所以在一些产煤区也有部分陶瓷生产,当时的陶瓷产品几乎全系日用陶瓷。1915年,平凉汪如海兄弟二人首创琉璃瓷生产,制作陶瓷琉璃瓦等产品,此期,民间工匠已熟练掌握了白瓷、半细瓷、蓝花瓷、紫砂陶等生产工艺,陶瓷产品花色品种日益增多,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间陶瓷业。仅华亭一处就有陶瓷从业者千余人,瓷窑50 余座。据《华亭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二年(1933)六月,县政府选送赵尔英、朱勋来(志明)、辛帮荣赴江西九江瓷业学校、刘瑞去江苏宜兴瓷业学校学习。”
1936 年,华亭工匠朱志明、赵尔英、辛邦荣等赴江西景德镇学习陶瓷工艺归来后,申请创办“甘肃省立华亭陶瓷职业学校”,为当地培养专门人才。1939 年,省教育厅按照利用当地主要出产,实行“建教合作”的原则,由省教育厅与建设厅联合开办职工补习学校8 所,省立华亭陶瓷职工补习学校就是其中的一所。
图6-20 该校生产训练实施报告
1941 年,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职业教育法规精神,调整和加设本省职业学校,省立华亭陶瓷职工补习学校改为省立华亭陶瓷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图6-20)。该校以“造就陶瓷中级技术职工人才,增加后方生产能力,改进地方原有陶瓷手工业,发展陶瓷工业”为宗旨[25],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以“训练学生手脑并用,养成劳工身手,以增进职业教育效能”。为办学理念。并通过“教与学相辅而行,以造就知识与技能兼备之职工人才;力行指导工作,以求所造就之人才,能适应社会需要,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利用日常事务以改善实际生活,培养勤苦劳动习惯,并转移分歧虚荣心理,以求生产训练之效果”等具体方式矫正一般职业教育之弱点,纠正学生对于职业教育之轻视心理。
在教与学相辅而行方面,该校从教与学、实习活动、学生个体等方面进行实践,就教学而言,该校采取“由教上去学,学上去教,教与学密切联系,相互实施以收教学合一,事半功倍之效,吾人深感职业学校学生知识之增进,技能之熟练,多由教学相辅而行,从实际经验中学习,故能确切应用本校在此原则之下训练学生,故无论在课堂工场均注意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活中,均能得到教学之功,以期达到坐而言,起而行之目的,因以避免专重书本知识之灌溉,废除过去职业教育之病态”。在实习实践活动中,该校内部附设工场,使学生“既能获得实习场所,又可从事小量之生产,使学者充实生产活动之技能,借以增进实习之效率,并于实习活动中严格考核成绩之优劣”。除此之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在这一时期便旗帜鲜明地提出,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这与传统的教育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甚至在沿海较为发达的城市中,如此明确地提出保护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的做法也是不多见的。该校提出“废除以学课为中心,以课程为主旨弱点,学课种类、课程分量一经确定后,不问与个人兴趣、学力适合与否,即强迫学生刻苦攻读,其结果学难致用,本校所取方针,以学生为中心,学课之种类与学生之兴趣符合,教材之分量与学生之学力相合,使天资较高者得以尽量向上发展,天资较次者亦能循序渐进,以期达到学习之目的,故本校为求各个学生在可能范围内得到充分时机完成学业起见,施行分组训练及个别训练,并试行选科学习。其中,分组训练要求(图6-21)“事先对学生程度与性之所近,施以详细测验和考核,根据测验结果分为若干组,各组所用教材虽相同,但专业技能之训练分成制瓷组与绘瓷组两大部分,由学生自行学习,而制瓷组又分辘轳制瓷、传统制瓷,今后拟添设雕刻、雕塑等制作之学习,绘瓷组国画、西画、图案均在美术教材之列,但其进度得就学习之兴趣斟酌增减。个别训练,凡习专业技能训练之学生,其兴趣与智力较多数学生为优者,得由各该技术教师分别给予此优等生以个别训练机会,辅导深造发展天才,同组中之程度较差之学生亦由技术教师予以个别训练,使其有补救上进之机会,以达生产训练之目的”。[26]
图6-21 该校专业教师聘书
在力行直接指导工作之训练方面,该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努力造就切实服务于社会工业生产的实用人才为目标,“如关学生职业课外活动,本校以各级导师任指导之责,职业课程之修习及生产之训练,本校设工场主任一人,负指导全责,除于课堂工场负责指导以外,日常采取之方式,关于普通之问题用团体演讲式,关于单独之问题,用个别谈话式,以收指导之实效”。该校聘请技术专业实习教师共有五人,其中有来自江西景德镇的技师李弃疾、甘书鸲、万鸿逵,来自湖南醴陵技师陈振华、何玉湘。期间,李弃疾先生推广了制模技术和雕塑技术。湖南醴陵技师陈振华、何玉湘参与推广应用了制模技术和雕塑技术。[27]
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影响下,该校利用日常事务以改善实际生活,增进生产训练效能,该校创设伊始,“力避以书本知识为主,力求与日常实际生活接近,必须使学生改善实际生活,即是将学校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得到实际生活机会,使学生在书本中得来之知识与实际之事物互相印证,故本校日常生活洒扫、搬运、淘洗以及其他诸劳役,均由学生自行操作,以免鄙视劳动心理及懒惰习惯。借以锻炼学生体力,养成耐劳习惯,使将来从事生产时无形中增进工作效能”。[28]
图6-22 陶行知(1891 —1946)
1948 年,甘肃省政府颁布《甘肃省各级学校配整方案》,按分区集中的原则,对职业学校进行调整,省立华亭陶瓷初级实用职业学校停办。[29]
该校的陶瓷教育在我国近现代陶瓷教育史上存在的时间虽说短暂,但该校在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的西北一隅不仅创建现代陶瓷职业学校,而且该校在办学理念和培养学生的方式上确实值得肯定,尤其是该校在近代学院式教育传入我国不久的情况下,该校能够提出手脑并用,养成劳工身手,以增进职业教育效能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师,采用教学相辅、力行指导、选科式等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训练,这在当下的行业教育中仍具有历史和时代参考借鉴价值。另外,该校诞生于抗战时期,国家正值危急关头,有志之士不顾个人安危,临危创办实业学校,为国家大后方培养实用人才,这分赤子之心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