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陶瓷专门学校和其他陶瓷教育机构的建立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章 清末陶瓷专门学校和其他陶瓷教育机构的建立
陶瓷技艺及教育活动的影响,大都具有双向的互动性,我国古代陶瓷影响了世界数百年,这早已是不争之事实。这种影响不仅仅表现在提升人类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上,而且对世界陶瓷产业的拓展和推进陶瓷专业教育方面,也提供了可贵的范例和资源。到了近代,外来的工业优势和以此为基础的文化势能对我国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这里主要指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在外来科技文化教育的推动下,在国内改良保种的民族运动中,清末上层建筑开始借鉴日本模式而兴起各种改良机构和学堂,至此,我国近代陶瓷教育开始跻身于改良机构和实业学堂之中。
洋务、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大多来不及考虑外来借鉴与母体文化的有机融合,纷纷卷入完全照搬他国模式的潮流中。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周学熙在袁世凯的支持下率先创办了具有生产、示范、指导、培育性质的实业机构——直隶工艺总局;继而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熊希龄在督抚端方的支持下创办了湖南醴陵瓷业学堂和湖南醴陵瓷业公司;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刘怀芬在高州知府英麟的支持下设立专门瓷业学堂——高州府瓷业学堂;宣统二年(1910 年)三月,巴塘粮员在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的支持下创办了巴塘陶业学堂。是年,康达、张浩在张謇、瑞澂等人的支持下,创办了江西瓷业公司和中国陶业学堂。在其他陶瓷教育机构方面则有直隶工艺总局陶瓷试验场、醴陵中等工业学堂窑业科、湖南高等实业学堂窑业科等,他们或专门从事陶瓷教育活动,或将陶瓷专业科目融入普通工业、实业学堂中,或融入陶瓷实验工场中。这一时期的陶瓷教育尽管处于一种照搬日本模式的阶段,但毕竟是我国近现代陶瓷教育的开端,其办学宗旨、办学思想、办学方式等还是值得我们关注并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