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省立瓷工科职业学校

第五节 苏州省立瓷工科职业学校

江苏省的职业教育在民国这一时期内发展可谓甚是繁荣,尤其是在以黄炎培为首的教育界人士,提出主张富国裕民首要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张后,江苏的职业教育便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陶瓷教育方面,江苏先后就创办了三所陶瓷职业学校,苏州磁工科职业学校便是其中的一所,由于该校办学受到战争的影响而导致办学时间较短,所以历史上遗留下的史料较少,以下是该校创办时及相关业内人士对于该校的记载,为了解该校的创办及发展状况提供珍贵的历史史料。

1935 年,江苏月报第三卷第三期中记载了(图5-19)江苏省立瓷业学校创办的缘由及具体情况。“教育厅以吴县(1995 年撤销)(现苏州市吴中区)附近发现粘土,极合制造瓷砖之主要坯料,拟于二十四年度在吴县创设磁业学校,并附设磁砖电料厂,其经费来源,以二十二年度留学经费余款四万余元,移作开办经费,业经周厅长提出教费会议通过,并以现代新式建筑,兢尚磁砖,舶来品数量颇足惊人,为抵制外货挽回权利起见,并在该校附设电料部,从事制造,至所需之磁砖机械,去年已向德国订购,约四五月间即可运毕”。[35]从该段的描述可知,江苏省当局计划于1935 年春,在吴县创办苏州磁工科职业学校,办学的目的为革新瓷业,抵制外货,以挽回权利,委任法国留学高才生朱乃华担任校长。可见其办学的目的不仅是改良瓷业,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还怀着强烈的民族爱国情怀。

图5-19 载于《江苏月报》1935年(3)

为了积极促成这一富国裕民、抵制外货,挽回利权的教育爱国壮举,在江苏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吴县当局积极筹备创建瓷业学校事宜,为此特组织筹备委员会,办理职校一切之设计事宜,并制定了筹委会之简章,指导该校的筹建工作。首先该章程确定了该校的校名为“苏州省立磁工科职业学校”,课程开设按照部章规定之课程,酌情增减,并明确规定在本校内附设磁砖工厂及电料部,在方便学生实习实践的同时,又引导师生向现代特种陶瓷——电瓷发展。在该委员会的设置方面,设委员7 人,其中当然委员3 人(包括江苏省政府代表1 人,江苏教育厅代表2 人),聘任委员会4 人(由教育厅延聘专家及热心职业教育士绅担任),该委员会由教育厅指定主任筹备委员一人,主持常务,委员会每月开常务会一次,由主任筹备委员召集之,开会地点,暂假江苏省立苏州工业学校。在财务方面,该校筹委会由教育厅委任总务兼会计一人,办理款项收支及工程会计事宜,该委员会筹备事项有以下几项:一、学校及工场设计,布置事项;二、校址使用校舍建筑事项;三、建筑工程之招标及监工事项;四、购运机械及装置事项;五、工场原料之调查供给事项;六、其他关于校舍工厂一切建设事项。在此期间,委员会议决事项,随时呈报江苏省教育厅核准施行。此外,值得说明的是,本委员会各委员,除主任筹备委员外,其他委员均义务任职,该委员会筹备时间,自1935 年2 月起至1935 年7 月为止,期满撤销,在筹备期内动支费用,由会编制预算,呈厅核准,在本校开办费内动用,主任筹备委员暨总务兼会计员常川驻苏州,本简章是经过江苏省教育厅呈奉省政府核准备案后,由筹备委员会按序实施执行,所以该简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府决心发展地方行业经济,培育行业人才,抵御外货侵入的意志和决心。

由于相关史料的缺失,该校创办初期的学科、学制设置,设备、师资力量,教学效果等不得而知。但从章继南先生1943 年撰写的《陶瓷职业概况》(图5-20)中的介绍,“江苏苏州瓷业学校,亦属省立,由朱乃华先生负责,设备有陶砖压制机,倒焰式煤窑,可望大量生产,树立学校生产之规模,惜以战毁,不易恢复矣”。[36]由此可知,该校的设备及生产能力有望在国内树立标杆式的作用。由于战争的原因,成立不久的省立瓷业学校便随着战火而化为乌有,实在令国人痛惜!

图5-20 《陶瓷职业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