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中的陶瓷教育
该校的陶瓷教育可以追溯到1952 年的南京工学院的硅酸盐专业。1958 年,该专业随南京工学院化工系一并迁出,成立南京化工学院。改革开放后,鉴于社会的发展,该校硅酸盐专业改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并于1984 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 年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2012 年更名为“南京工业大学”。在南京工学院时期,该校陶瓷教育仅限于硅酸盐专业,在南京化工学院时期涵盖于为硅酸盐工程系,在南京工业大学时期则植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之中,此时,该学院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8 个专业方向。
在陶瓷教育方面,本文通过该校在20 世纪80 年代与21 世纪初期两个时期的培养方案进行简要梳理对比,以期发现该校在陶瓷教育方面的办学轨迹和特色,详情见表10-8 至表10-14:
表10-8 硅酸盐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1985 年)
(注:硅酸盐工程专业在改造和创建过程中,较为成功地将近代化学工程基础理论移植并应用于硅酸盐工业领域,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硅酸盐工程学。)
表10-9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培养(1985 年)
表10-10 研究生培养(1985 年)
表10-11 博士生培养(1985 年)
除了上述高等教育外,该校还设置了三年半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夜大和函授班。该校的陶瓷专业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通过拓宽专业面,增加博士生和硕士生的研究方向,积极筹建复合材料等新专业等方式,调整了学科机构,办出工科无机非金属类专业的特色。在该校2015 年的本、硕、博培养方案中,制定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类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及主要课程。
图10-23 南京化工学院化机系化工机械专业八一届毕业留影
图10-24 南京工业大学
表10-12 本科培养方案(2015 年)
表10-13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 年)
表10-14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 年)
由此可以看出,该校在无机非金属专业培养方面,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的陶瓷教育培养,已经由当初的硅酸盐方向逐步扩展到了更大范围的无机材料方面,甚至是复合材料方面。该校在无机非金属材料方面由当初的几个陶瓷类材料方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发展,形成了如今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体系,不仅为我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还为国内一些高校的陶瓷专业的办学提供了借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