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的陶瓷教育
1927 年,蔡元培在“中华民国”大学院召开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拟定了《创办国立艺术大学案》(图5-27),方案中明确指出:“以中国地域之广,人口之众,教育当务之急,应在长江流域,设一国立艺术大学以资补救,而便提倡;此本会向中华民国大学院创办国立艺术大学之最大理由也。”[44]
图5-27 《创办国立艺术大学案》片段
在蔡先生的呼吁下,在时势的召唤下,1928 年,国立艺术学院在杭州创办,蔡元培亲自担任院长,不久之后改由林风眠担任。该院办学初期有教职员工30余人,学生80 余人。设有绘画、雕塑、图案、建筑四系(建筑系因故未设立)。学制5 年(具体为预科2 年,本科3 年),是当时我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学制最长的学校。学院创办之处便提出了“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办学主张。[45]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初期设绘画、雕塑和图案三科。在学校早期制定的《各学科课程纲要》中规定:“第一学年学习印刷图案、染织图案、陶瓷图案,第二学年主修漆器图案、金器图案、木器图案,第三学年则主攻建筑装饰图案。”[46]由此不难看出,杭州国立艺专的图案课程设置是有次序性的,即遵循教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图案科开设的课程分实习主科和理论副科,实习主科又分木炭画、基本图案和专门图案;理论副科则有国文、法文、党义、中国美术史、西洋美术史、美学、解剖学、透视学、几何画、军事训练、博物、音乐等。[47]此时的陶瓷专业从属于图案科。对于陶瓷专业的设置在本校的艺术教育大纲中是这样记载的:“西方人素称东方人为天生的图案家,吾国古代铜器的形,后代瓷器的色、线已臻实用艺术的上乘,而达于纯粹艺术的境界。惜乎近代因过事抄袭,遂流于衰败之途。……高职部三年级专修基本图案,专科部则以染织、陶瓷、室内装饰、建筑图案为主体。”[48]从中可以探知,该校课程适合学生培养对图案的兴趣,有助于他们掌握图案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图案课程比较注重挖掘我国图案的“根源”,并善于结合本土元素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在教学方面,该校采用分组教学,扩大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的适应面,同时,注重技法的教授和实践的过程,如其教务规程记载,各学科平时积分与各种考试分数计算方法是按照“实习主科占百分之七十,理论副科占百分之三十”[49]来计算的。
图5-28 杭州艺专图案系学生在上素描课
在师资方面,当时的学校云集了诸多海内外优秀艺术人才,仅图案科就集中了一批有留学海外经历的艺术人才,如刘既漂、雷圭元、陈之佛、李有行等;汇聚了一批本土的艺术家,如陶元庆、李朴园、姜丹书等,亦有俄籍教师杜劳·西洛夫、日籍教师斋藤佳藏等参与其中。这一方面可以从在杭州国立艺专的L056-001-0027 号档案所记载的1930 年前后的一张教职工表中可以看出。是年登记在册的34 位教师中,除去3 名外教,及国术、党义、日语、法语教师,专业教师共有20 人。其中11 人有海外留学经历。见表5-6。
表5-6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海归教师名单一览表
续表5-6
从上述师资队伍可以得出,在办学之初就形成了以留学高才生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而在有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中以留学法国者居多,并担任学校主要岗位的领导工作,这也就预示着以实用主义风格为主的风格成为该校的主流,专家办学治校的基调初具。
在教学方面,该校注重教学的实用化,力求体现其将工艺设计教育与国计民生联系在一起。学校“设有染织、陶瓷、室内设计等多个课程门类。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将这些课程提升至实际操作的层面上,如染织设计结合印花布、壁挂及地毯;陶瓷设计结合器皿造型、纹样及烧制;室内设计结合古希腊柱头及室内家具陈设,等等”。[50]再如“由国立杭州艺专设计、景德镇生产的新型瓷器用品也在五省物产博览会中广受欢迎”。[51]1932 年出版的《良友画报》在第67 期上就刊登了该校学生钟煌元设计的《磁器咖啡具》图案作品(图5-29),1934 年该校还在上海法租界中法友谊会举行了大型师生作品展览,展出作品包括图案、染织、陶瓷、漆器、室内装饰、建筑装饰等共562件[52],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许。
图5-29 钟煌元《磁器咖啡具》1932 年
杭州国立艺专在内迁之前的陶瓷教育,由初步尝试到逐渐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其一,兼收并蓄的办学思路,在教授陶瓷美术的教师中,该校融合了海归派艺术家、欧洲的设计家和本土的艺术家,他们将中西方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到教学中来,为我国陶瓷美术界培养出了一些具有时代艺术设计风格的人才。其二,学习与实践互动相长、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办学思路,正如1947 年雷圭元发表的《回溯三十年来中国之图案教育》文中所述[53],雷圭元认为,该校在抗战前的教学中,“打破了先前对日本图案教学模式单一模仿的局面,而这种“南学巴黎,北学东京”[9]的格局也对中国图案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杭州国立艺专重视设计,将艺术与技术融合在一起,如装潢设计联系广告及印刷品,陶瓷设计结合器皿造型、纹样及烧制,室内设计结合古希腊柱头及室内家具陈设等”。其三,该校培养了一批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我国近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和陶瓷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储备了人才。如1937 年毕业于杭美的梁启煜[10],擅长陶瓷等工艺美术设计,1937 年他从艺专毕业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教授与图案相关的课程。
虽然在陶瓷艺术教育方面国立艺术学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就整个陶瓷教育体系来讲,当时的陶瓷教育还是处于探索阶段,谈不上体系。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致使一些关乎较为奢侈的日用品方面的生产、设计等教育濒临遗散,该校的陶瓷教育也夭折在襁褓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