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第六节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文革”即将结束之际,作为国有企业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公司及时抓住这次历史机遇,该公司于1975 年率先在钧瓷工艺美术一厂(图9-18)举办了工艺美术创作学习班以及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先后有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院、所的专家教授亲临讲课和传授技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钧瓷第三次恢复生产,镇内三家大型瓷厂和社、街大部分瓷厂都先后投入钧瓷生产,在世的钧瓷艺人均被聘为顾问。1981 年6 月,建立神垕钧瓷工业公司。基于对陶瓷人才的需要,1983 年,当地政府将神垕镇一所普通中学改为陶瓷中学,该校除开设一般中学课程外,将陶瓷专业知识的教学作为本校的特色教学内容,增设了美术、雕塑、成型等课程,并以校办瓷厂为基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学习,几年间,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多数毕业生已分别到各瓷厂就业[12],并向西北轻工学院、天津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江西景德镇陶瓷学校、邯郸陶瓷学校等大专院校派送技术人员进修,还举办了多种培训班,传授钧艺。1985 年,河南省教委先后给神垕陶瓷中学拨款29 万元,建设校舍,培养陶瓷人才。1993 年,河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同意禹州市第五高级中学与神垕陶瓷中学合并,改名为禹州市神垕陶瓷职业中学,禹州市神垕陶瓷职业中学位于禹州市神垕镇解放路西段,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职业高中,学校以陶瓷工艺美术专业为主,兼设有雕塑专业。为顺应1999 年的高校扩招,2000 年,国家把高等职业院校的审批权下放到了地方。这一时期该地的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钧瓷作为该地的特色产业,该方面的教育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为了更好地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特色产业链的长期功效,禹州市当局一直在积极筹备一所专门的陶瓷教育院校。

图9-18 钧州钧瓷工艺美术厂

图9-19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2010 年3 月,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一所以陶瓷命名的高等院系——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应运而生(图9-19)。校址在禹州市区,占地面积12 万平方米。该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陶瓷和相关产业的高技能人才”为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加大对学生的实际职业技能训练,凭借禹州千年的钧瓷文化积淀和传统制瓷技艺,以及千余家陶瓷企业和众多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作为后盾,形成了教育、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特色。

在陶瓷相关专业方面,该校最初开设了两个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专业下设两个方向,分别为艺术设计(陶瓷器皿设计方向)、艺术设计(陶瓷雕塑艺术方向),随着学校的发展,该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有了新的发展。据学校官网2015 年信息显示学院现设有“四系一部”,将之前的陶瓷专业发展成为陶瓷系,将陶瓷机械发展成了汽车工程系;与陶瓷相关的专业有:雕塑艺术设计(陶瓷雕塑艺术方向)、艺术设计(陶瓷器皿设计方向)、材料工程技术(陶瓷工艺技术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营销(陶瓷鉴赏与营销)。

在师资方面:该校坚持“专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原则,拥有一批知名艺人、教授和专家在校授课,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省陶瓷艺术大师亲自为学生授课。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专家李鸿昌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也执教于此。

在课程设置方面:该校瓷专业的课程设置一共由三部分组成,即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详见下表:

表9-16 许昌陶瓷职业学院陶瓷专业主要课程一览表

在学生的实习实践方面:学校建有实验室、实习工厂与校外实习基地,同时,学校还聘请当地的钧瓷艺人为特聘教师,以培养设计、造型、机械、烧制、工艺、釉色、材料等相关环节的熟练技术工人为主。

在学生的生源方面:生源基本来自瓷区当地的适龄青年。2015 年在校生2000 多人,该校的学生规模就专门性的技术院校来讲属于一般,但该地处于钧瓷之乡禹州市,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而且是仅有的一所高等陶瓷专门院校,其学生规模可谓之较小。有学者通过调研得出结论为“瓷区年轻人对钧瓷职业教育缺乏热情。成绩好的青年,为了改变命运,一般会选择到大城市接受学历教育,并且不会选择陶瓷专业;无法考入大学的青年,多数也不愿意去职业教育学校学习钧瓷技艺,他们更愿意选择到大城市打工,这样既可以学习技术,又可以有收入来源[13]”。另外,通过上述的历史资料不难发现,该地的陶瓷职业教育处于一种非连续性的状态,缺乏学校教育应有的持续性与系统性,所以该校专门教育的社会效益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与国内一些陶瓷产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但许昌陶瓷职业学院的成立,结束了河南省没有陶瓷专门高等院校的历史,不仅使该地特色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也是陶瓷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掌握传承钧瓷传统技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