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立德化陶瓷职业学校

第七节 福建省立德化陶瓷职业学校

抗战全面爆发后,德化瓷销路严重受阻,失业率加剧,为安定民生,挽救制瓷业,1938 年,在德化初级中学附设三年制实用陶瓷职业班1 班,招收学生50 人,但不到一年,因经费得不到解决再次解散。而改良瓷厂仍继续,是时,省改良瓷场迁至德化中学合办,前场长王世杰离开德化后,由总厂丘渊继任,继而由黄先修等继任,在抗战时期积极推进陶业改良工作。1942 年,建设厅统计会刊记载:“闽省瓷业,德化为最,每年运销省内外,为数颇可观。近经该县手工业指导所加以技术上之指导,该所主任宋启凡君更聚精会神,热心倡导,并与地方人士,及当地瓷业专家组织瓷业研究会,以期改进。数年来出品更见畅销,省府为应时需要起,特令总指导所将该县手工业指导所瓷器制造部分尽量扩充,以资发展将来国产瓷器。”[39]基于上述情况,1943 年,省政府委派宋启凡莅德整顿瓷业,成立省立示范瓷厂和德化瓷业改进会。在改进会的支持下,德化陶瓷职业学校复校工作得以筹备。正待该陶瓷学校筹备之际,1944 年卓高煊任职德化县县长,卓高煊上任后即刻令该省手工业改制,示范瓷厂应令停办,随后宋启凡离开德化,德化陶瓷职业学校复校也随之搁置。

1947 年,钟国珍任德化县长,到任后即以复兴德化瓷业为第一事,这年4 月,德化县县长钟国珍召开县瓷业座谈会,并改组瓷业改进会,钟县长兼主任委员,徐曼亚任副主任委员,制订工作计划大纲,以最短时间完成八大任务:“其一,组织成立德化瓷业公司,其二,复办德化瓷业学校,其三,改进示范厂,其四,不详,其五,申请瓷贷,其六,组织德化瓷品陈列馆,其七,组织瓷业考察团,其八,瓷业刊物。”[40]有了政府的明确指令,复办德化瓷业学校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据史料记载,1948 年2 月,德化县立初级中学附设初级实用陶瓷职业科,有教职员工9 人,学生21 人,校长林勷亭(兼),教务主任郑士昶(兼),训育主任江中卫(兼),事务主任徐其中,徐曼亚主教陶瓷学和图画,卢铭声主教国文,黄玉苍教英文,连春成主管实习,另聘一名义务教师吴天安协助工作。[41]由于战后各种资源紧缺,所以当时学校设备极其简陋,固定资产仅有15 件,学生也仅学习些粗浅的陶瓷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1949 年春,该校学生仅剩下17 人。囿于时局原因,德化陶瓷职业学校的办学无法进行下去。

图6-30 福建省立德化陶瓷职业学校教师徐曼亚作品

图6-31 《民国时期德化陶瓷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