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一、《五营镇志》(远古—2020)编写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全镇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服务。
二、镇志编写的基本原则:始终秉承写实的原则,坚持依法编志;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坚持质量第一,体例完整,语言规范,内容丰富,述而不论。力求保存最真实的历史面貌,力求材料真实可靠。
三、该志编写的主要意图是:彰显五营地区的厚重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史,五营人民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勤劳致富的精神,歌颂耕读传家、孝第尊老、善良宽厚、向上向善、崇尚文化的传统美德,激励努力拼搏、刻苦读书、发奋有为、民风淳朴、社会文明的五营精神。
四、镇志编写的目的:抢救保存五营地区原有的历史文献资料,尤其是史前文化、历史遗存、行政沿革、方言、习俗、民歌、歇后语、婚嫁、祭祀、民间艺术、民间工艺、传统作坊、酿造技术、能工巧匠、剪纸木雕等传统文化。
五、本志编写时间段:由古至今,上溯到远古时代,下限至2020年,各章节按历史顺序记述。
六、本志编写的方式:章节叙述法。共设十五章,各章设节,节下分目,志首冠以序文、图片、概述、大事记,志末有附录。以章节为目录。
七、人物分简介、列表两个层次,记述本籍或长期在本籍生活工作过的行政副处(军队副团)以上和专业技术副高以上人物(高级教师统一列表),人物简历,只介绍了主要任职,人物简介内容根据征集到的内容繁简不一。收录行政副科级别以上人物、五营籍大学生中的学士(211院校及2000年前本科生)、硕士、博士及历代英模人物,介绍五营籍有影响的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作家文艺家。各类资料和信息来源均不注明出处。
八、本志纪年清代以前用历史纪年,括注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亦括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用公元纪年。
九、本志中涉及简称,一律按当前通行惯例。“解放前(后)”均指1949年10月1日前(后),“改革开放前(后)”均指1978年12月18日前(后)。“新世纪”指2000年及以后。
十、本志各类数据均采自秦安县统计局编纂《秦安统计年鉴》。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十一、编写中部分内容参考2001年版《秦安县志》《秦安县志》(1990—2010),《五营乡教育志》《五营乡卫生志》,凡有涉及,概不注明。
十二、编写中涉及古代社会、文化、风俗、生活等内容的叙述多采自民间,除部分当事人外,大多不注明提供信息人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