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礼仪
清水河流域民间传统的礼仪很多,重要的有生辰、婚嫁和丧葬礼仪,程式较为繁杂,这些礼仪活动既有迷信的成分,也反映了这一带崇德尚礼的民风。
(一)生辰
五营地区的人们自古以来非常重视生辰礼仪。小孩出生时,以前是在家里请有经验的接生婆(叫老娘婆)接生、包裹。坐月子的媳妇不见外人,据说她见了外人就会断奶(其实是怕外人出进使身体虚弱的月婆子受风寒侵袭),如果是新媳妇第一胎,产后三日内要向媳妇娘家报喜。坐月期间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会拿上鸡蛋、罐头、奶粉等礼品看望,生活困难时期大多拿的是白面馍(或叫白面骨卷)。
小孩子满月的一天(当地称出月),要宴请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地做出月。亲戚和邻居们拿着给小孩做的衣服等物,以前也有扯二尺花布做礼物的,在宴席上要将小孩抱出来让大家看,客人也一边说着称赞祝福的话,一边要给小孩赏钱(也叫绑钱),不拘多少,主要在表达人们的心意。小孩子长到一百天的时候,要给孩子过“百岁”。也有捉岁的习俗,由家族内的长者准备一些小物品摆放到炕桌上,让孩子自己去拿,来验证孩子长大后的前程,一般摆的物件有:小鞭子、毛笔、算盘、烟卷等,如果拿上鞭子就说孩子将来是放羊的,拿上毛笔就说孩子将来会读成书,取得功名。这种习俗反映了人们对小孩子前程的一种期望。有的人家是老年得子,非常稀罕、宠幸孩子,会请一个大福大贵、德高望重的老人拜做孩子的干大(父亲)或干爷,也有请干娘、干婆的,每到周岁的时候给孩子带上毛线编织的上面缀着铜钱或银饰物的锁儿或项圈,每年过岁时都宴请客人,直到十二周岁时才罢,叫摘锁儿。
老人在六十岁以后,晚辈们就给他们做寿,如果在家族内的辈分或年龄最长的,整个家族或村内的人们以及亲戚朋友都在长者生日的一天来做寿,年逾七十岁(六十九贺七十,七十九贺八十)的还要挂幛悬匾,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二)婚嫁
婚姻是人的终身大事,自古以来当地人们十分重视婚嫁的礼仪。清水河流域古代的婚嫁仪式、程式非常繁琐,夹杂着许多封建迷信的成分,改革开放以来婚嫁礼仪渐趋简单化,受到了一些西式婚姻礼仪的影响。
晚清以来本地区婚嫁的一般礼仪有:
央媒 看准了谁家的姑娘或打算给儿子说媳妇,就要委托媒人说合,有专门说媒的人,俗称“猴下山”。如果是看准了邻村谁家的姑娘,或亲戚朋友中有人看准了哪个姑娘,也可以请亲戚朋友中能说合的人做媒人。清水河一带自古民风正统,婚姻大事向来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是少不了的,即使是男女双方自觉自愿,也要央媒。
问吉 经媒人提说,瞅准对象后,男方要打听女方的年庚生辰,请教有经验的老人或懂“八字”的人看双方的命相合不合,如果双方生肖存在“刑冲克害”,就叫“大相不合(音ge)”,不能婚配。如果女方的“生辰八字”中有“旬空月破”也认为命相不好,男方会慎重考虑。除此之外,双方还要考查血亲关系是否适宜,如果有姻亲关系,辈分是否相当等。
提亲 男方对女方考查基本完成后,就央媒提亲,如女方有意愿时,媒人带着男方去女方家提亲。除“四色情”礼品外,男方要送给女方家两瓶好酒,用红毛线绑在一起,如女方家不答应亲事,就托辞家里拌碎了碗碟,不顺成,女方家对男方满意就收下礼品,将酒倒出,空酒瓶中装几粒粮食,酒瓶托媒人送还男方家。
采门 女方虽然对男方本人基本满意,还要进一步看男方的家庭状况,经媒人约定到男方家采门的时间,女方家父母姐妹和女方本人去男方家考查,看看他家的经济状况、房子修的是否坚固宽敞、家道是否殷实,他家人是否厚道随和、家里长辈是否健在等等。女方家如对男方满意,双方很快就会约定订婚的日期。
喝酒 五营一带人们说的喝酒就是订婚,也叫订亲。请“阴阳”择一个吉日,男方去女方家去订亲叫喝酒,正式确立关系(即恋爱关系)。“喝酒”仪式由男女双方家族的长辈和媒人共同参加,双方约定彩礼的数量等。商量结束由男方家族的长辈代表男方家给未来的媳妇绑钱,女方给男方家族的长辈们一一敬酒。
送礼 准备结婚的时候,在前一两个月内择定吉日“送礼”,按照事先商定好的,男方族人将彩礼送到女方家,商定结婚的日期及婚礼的有关事宜。
送婚书 还要约定送婚书的日期,婚书是由“阴阳”先生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写的婚姻文书,有迷信色彩。男方婚前要将婚书送到女方家。“送礼”完至婚礼举行的日子,女方家赶制嫁妆,男方家则准备婚礼宴席。
婚宴 婚礼男女两家都操办,以男方家最为隆重。早在几天之内男方家就杀猪宰羊、蒸馍馇菜,准备婚礼宴席。结婚当天一大早就要出发迎亲(接新娘子),要带上“书衣”(借邻家妇女穿过的衣服迎亲时给新娘子穿,内装婚书,因而叫书衣)、盖头(除红布做的盖头外还要披上新的红的或花的单子),迎亲工具最早是毛驴,新娘子骑毛驴,头上披红单子,男方家派出一个小孩子拉着毛驴,叫拉马娃。女方家有一个陪送的小孩叫押轿娃。男方家要确定专人负责运嫁妆,过去农村嫁妆不多,装在一个门箱里,一个男子随身背着就行,如果嫁妆多也可用毛驴驮,嫁妆在娶亲的队伍前面到家,所以叫前站。嫁妆到了,新娘子也就快到了。新娘子在娘家早上起来梳妆完要不停地泣哭,伴女的姑娘们围在新娘子周围有的戏逗,有的陪着泣哭。迎亲的到了,要大声哭,以示不愿离开父母。由安排好的喜相的(当年吉利的生肖叫喜相)男子抱轿,将新娘子抱上马。迎亲队伍沿途遇到大石头、白色建筑物等要贴上红纸条,上书“狮王在此”等,传说为避“白虎”。迎亲队伍到家时,燃放鞭炮,将新娘子直接抱入洞房。新娘子嫁妆箱柜的钥匙由押轿娃保管,男方家要给押轿的小孩红包,叫赎钥匙。女方家送亲的是婚礼上最尊贵的客人,要盛情招待。待送走娘家人,其他亲朋好友入席,婚宴进入高潮。到傍晚时分,宴会基本结束,举行新人拜天地仪式,在院中支好香案,点上蜡烛,由一人主持唱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喝交杯酒,送入洞房。新房的炕(床)上撒上核桃、枣子、莲籽、桂圆、糖果等叫扬床,闹洞房的小孩子齐声呼喊:“双双核桃双双枣,养下(音hɑ)的娃娃满(音ke)院跑”。清水河一带婚礼要举行三天,第一天主要招待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第二天由新娘子给亲戚朋友、族人敬酒,俗称看盅,主要是新娘子逐一认识亲族长辈,族内长辈则要给新娘子给梆钱。第三天,由新娘子亲自下厨做饭给亲族的人们吃,俗称吃“试手面”,检验新娘子的厨艺。新娘子进门第六天,娘家人就来看望,第十二天娘家人来接回娘家,在娘家住十天再送回来。婚姻大事,礼仪周详,反映的是人们对婚姻家庭的重视和慎重。
(三)丧葬
丧葬习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葬制到葬礼,既反映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也反映了千百年来五营地区人们厚人伦、重礼仪的风尚,这在大地湾遗址、王家阴洼遗址、雁掌坪遗址、王家洼遗址等不同时期的墓葬中都有佐证。清末以来,当地的葬俗基本上变化不大,主要内容包括:
棺椁 普通棺材现多用松木材,最宜做棺木的材料是柏木、楸木,因其稀少贵重而不多见用。棺木涂上红漆,或漆以漓清者,可增强棺木的耐腐性。制做棺材不用铁钉,前后档,左右梆,上盖下底都用木楔相连。年老者,家人可乘其健康时打制棺材,据说早做棺材可使老人长寿,打棺材要选在有闰月的一年,以寓添年增寿之意。
阴宅风水 当地人认为墓葬的地理非常重要,选择风水好的地方下葬,可以使子孙繁衍不息,平安康宁。所以要请有名望的风水先生看地方,有的人长辈健在的时候就请人勘查。风水先生用罗盘测量,选择龙脉远大、煞水得位的地方安葬,依据地形特点,确定煞、水、向,其中“向”还要考虑当年的二十四山向利与不利,如果“向”在年间不利,可以暂时寄存,待来年利时再“提”、“迁”。阴宅风水固然有迷信成分,但当地人们深信不疑,已经成为重要的风俗,没有风水先生点穴,是不敢贸然将死者下葬的。
墓坟形制 当地墓穴十分简陋,最简单的是挖出一个深2米,宽1米、长2.2米的方坑,将棺材直接吊下,底垫滚木,上覆棚木,然后土埋。有的在方坑的前上方挖出一个洞,俗称穿堂,下葬时将棺木放入穿堂,也有用砖箍穿堂的。
丧葬仪式 人死后丧葬的程序比较复杂。①穿寿衣,一般情况下,除死亡突然者外,家人乘死者还有一口气时就给换上了寿衣(俗称老衣,是为死者特制的绸缎料的衣服)。②落草,其次,将死者安放地上,下铺谷草或麦草,俗称“落草”。挂起丧帐设置灵堂,供桌献两碗献饭,设灵位、香炉,焚香祭奠。香案下放置一个青瓦盆盛纸灰,叫“孝子盆”。门上贴白纸护住门神,贴白对联,孝子日夜守灵,不得离开灵堂。阴阳先生发文书叫出告牌。孝子穿孝服跪地恸哭,叫“成孝”。告牌写在白纸上张贴于大门外案板上,上书亡人生辰,足殁年月日时,出殡日时,葬于何处,穴位山向等。然后,有的人请阴阳先生“做醮”,这种活动纯属迷信,但许多人相信这么做可以给死者消灾免罪,也有的人就图个排场。醮场的种类级别有:牒疏(六分醮),基本程序包括立坛、预请尊神、开坛请圣、行香谒庙、取水、竖幡、沐浴、诵经、过桥、施食等,约需四天时间。规模较大的有申奏(十二分醮)程序为:立坛、预请、开坛、谒庙、取水、竖幡、招请、沐浴、晚课、门施、大乘经典、申状、地藏、道场、过桥、奏表、施食等,约需六天时间。最大的醮场是二十四分醮,需四天四夜时间。普通人家,简单的是请阴阳念盂铃经或鼓铰经。③“救尸”的过程,是给死者整容,喷洒白酒以防尸身腐败,让死者容颜安详。④“敛棺”,死者梳妆穿戴好,让亲人最后一次瞻仰遗容后合上棺盖,不再打开。⑤“出殡”,俗称发丧、送丧,棺材由四人或八人共抬,出殡前送葬的人每人要喝碗米汤,叫“发丧饭”,下葬时由阴阳风水按选好的方位、时辰用罗盘拨向,孝子先埋三掀土。子辈穿长孝衫、戴孝帽,鞋用白布包裹(父母双亡全包白布,否则包一部分),侄、孙穿短孝衫,扎白巾,鞋头用白布覆盖。孝子剃光头。葬后第三日午夜,子孙要到坟头去祭祀,俗称“服三”,服三时走在路上不能说话,回来时不得回头看。葬后的祭祀每七天一次,第一个叫头七,共七个祭日,第七个叫尽七,百天时亲友共祭,俗称烧百日纸,此日孙辈的孝服可以除去,每逢烧纸日期女婿外甥送纸货如:金银斗、马匹、房院等烧器,现在也有送纸货汽车、电视机等现代物什的。一年,二年,三年分别纪念,三周年纪念最隆重,遍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大宴宾客,以表达对居丧期间亲众的关怀和帮助的感谢,被视为行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