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博士、正高级专业技术人物
高崇岳 生于1949年12月,花双村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66年由张家川县第一中学高中毕业后任花双村小学民办教师、五营公社农技员。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考人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调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任中奥技术合作项目基地——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副站长、研究室副主任、站长,兼任中国——澳大利亚草地农业研究与发展项目委员会委员。1993年5月晋升为副研究员。1984年起,先后独立主持农业部、经贸部、澳大利亚大使馆、澳大利亚对外援助局、甘肃省科委、省农委、省扶贫办、省环境保护局、省畜牧厅等单位牧草与家畜方面研究项目15个(其中1项为农业部“八五”攻关项目);与他人共同主持和参与项目8个。发表论文34篇,其中26篇分别收入《中澳技术合作甘肃早地农业系统研究与发展项目论文集》、《国际黄土高原农牧业学术论文集》。出版及参与编辑的专著4部。多次获得甘肃省、甘肃畜牧厅等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获“甘肃省科技推广优秀工作者”、“全国普及农业技术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85年被兰州市评为振兴科技带头人。1993年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兰州大学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赵小刚 生于1963年6月,杨湾村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01年获兰州大学历史系法学博士学位。曾任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天水女娲文化研究会顾问,兰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方言学会会员,中国文字学会理事,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写作学会会长,甘肃省语言文字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1996年获兰州大学首届“教学新秀”奖;1997年获甘肃省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1998年获甘肃省教委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2003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主持“十五”规划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五”规划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考试中心项目等。2009年2月调至西北大学。为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陕西省语言学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西北大学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多次获优秀党员、优秀教师称号。著有《说文解字与古代文化》《乌孜别克族社会经济文化研究》《汉字学论略》《名赋百篇评注》《兰州话音档》《甘青宁三省区农村汉语言文字应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等书。
薛具奎 生于1963年5月,薛李村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9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获计算流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9月至1991年1月在中科院计算中心做访问学者。1991年2月至1996年7月在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1996年9月至1999至7月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大气物理专业博士学位。1999年8月至今,在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任教。现为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甘肃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物理学会理事、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Phys.Plasma、Phys.Lett.A、Eur.Phys.J.D、Chin.Phys.Lett.、Chin.Phys.B等期刊特约评审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国家自然科学奖物理与天文学学科评审组评委。研究成果得到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其中在国际物理学顶级刊物Phys.Rev.Lett上发表1篇、在Phys.Rev.A(E)上发表10余篇。出版著作:《非线性物理基础》,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2004年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12月获甘肃省第十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共获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十余项。2012年获甘肃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2012年获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生作品获一等奖);主持甘肃省精品课程《高等数学》和甘肃省“高等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12年4月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赵耀先 生于1934年,何洼村人,大学本科,曾任中铁一局新运处高级工程师。
冯积源 1938年生,蔡河村人,1965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原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教授。
赵运德 (1950—2006年),何洼村人,大学本科学历,教授。1977年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曾任甘肃农业大学水利系系主任。
杨旭凯 1970年12月生,蔡河村人,外科学博士,中共党员。1994年7月毕业于兰州医学院,200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09年获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原兰州军区总医院)全军泌尿外科中心主任医师,综合外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女性学组委员,甘肃省医学会泌尿、男科学分会常务委员,第九届全军泌尿外科学会青年委员,第七届甘肃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委员;获军队、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项:《Ezrin在肾癌表达的临床意义与肾癌转移、侵袭机制的相关研究》获201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J3-093-R2),《腔镜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获2015年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3-38-5),《男性官兵生殖能力保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2018年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380620250002-8);承担2014年、2018年甘肃省然科学基金2项(145RJZA138,18JR3RA405),2015年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1项(1504FKCA101);参与编译《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第11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在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著30余篇;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27年,主攻泌尿系肿瘤的诊断治疗,擅长肾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癌腹腔镜下微创手术,能熟练处理各类复杂性泌尿系结石;2018年元月获机器人手术主刀资格,已主刀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40余例。2010年4月参加了青海玉树的抗震救灾,2010年8月参加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抢险救灾,先后被兰州军区总医院、联勤保障部队西宁联保中心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次,2018年荣立三等功1次。
高德厚 生于1958年,麻沟村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兽医师。1977年考入甘肃农业大学,现任天水市畜牧兽医工作站高级兽医师。曾获甘肃省培养造就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首批人选。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调查研究、畜禽疫病的防治、牛羊冻配技术推广、规模养殖和专业村建设、小尾寒羊的引进等技术推广工作。曾多次被甘肃省畜牧厅、省卫生厅、市局等部门评为畜禽疫病防治、畜牧科技推广、地方病防治等工作先进个人。发表学术论文有《牛瑟氏泰勒焦虫病的调查与治疗》《放牧黄牛冬季驱虫效果测定》《高寒阴湿专区黄牛不孕情况调查》《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穴位照射治疗黄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外周血浆孕酮和17B-雌二醇的变化》《特定电磁波谱治疗黄牛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及对血浆孕酮17B-雌二醇的影响》《特定电磁波谱穴位照射治疗黄牛不孕症的临床试验研究》等。
杨来虎 生于1962年1月,蔡河村人,大学本科学历,1988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曾任兰石职工医院副主任医师,现为甘肃省妇幼保健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
王茂生 生于1964年4月,王店村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篮球运动裁判员。1979年蔡河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天水业余体校上学,1987年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现任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教授。兼任甘肃省网球协会秘书长。2005年取得西北第一个国家职业网球教练员资格证书。2000年至2019年期间,个人曾先后获得甘肃省第十届、第十一届全省运动会网球比赛男子单打的第三名;2004年11月获得全省网球比赛男子单打冠军;2005年的荣获全省网球比赛男子双打冠军;2014年在第十三届全省运动会网球双打比赛中夺得长青组冠军。2007年5月8日至10月15日,被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抽调为第12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网球项目主教练,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网球比赛,指导和训练的我省运动员仲立苗等获得了两枚金牌和三枚铜牌的好成绩。被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为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秀教练员。2019年6月,受国家体育总局的委派代表甘肃省网球队参加中国成人网球队在兰州的所有比赛,圆满完成了中日体育文化交流的任务,取得个人双打和团体比赛第二名。同年11月受邀日本国家网球队,参加日本静冈县举行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网球比赛。发表“对我省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消除的综合性方法研究”等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网球的基本理论与技战术点拨》。
薛延童 生于1964年7月,薛李村人,中共党员,1984年8月考入西安矿业学院,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历任永红器材厂动力分厂副厂长、永红器材厂厂长助理兼机动技安处处长、永红器材厂副厂长、天水华天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致和 生于1965年2月,胜利村人。九九三学社社员,1989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学士。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植保学会会员,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特色经济作物的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参加了23项科研课题,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甘肃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1项,厅局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先后在《中国糖料》《中国甜菜糖业》《中国农学通报》《北方园艺》《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种子世界》《南方农业》《甘肃农业科技》等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72篇。荣获九三学社创建70周年全国优秀社员、全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2019年享受甘肃省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津贴。
杨俊旺 生于1965年9月,蔡河村人。研究生学历,教授,上校军衔。1988年从兰州医学院(今兰州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特招入伍,先后任职于兰州军区军医学校、兰州军区兰州医高专、兰州军区乌鲁木齐陆军(军医)学院、江苏淮阴工学院、兰州财经大学等,从事军队和地方高校教学工作,担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曾获兰州军区表彰的教学成果奖4项,科技成果奖3项。2001年度被乌鲁木齐陆军学院评为先进科研个人;2004年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受兰州军区通报表彰。荣立三等功2次。在《中国药理学报》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编写出版教材和辅助教材5本。为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第三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及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杨俊旺擅长书法,担任兰州财经大学本科生《书法鉴赏》、留学生《中国书法》等学科的教学工作。现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兰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兰州市文联委员,原兰州军区老战士大学书法教师。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国家级及省内外书法展上参展并获奖。2017年荣获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先进个人。著有《杨俊旺书法集》(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主编《临床药理知识指南》(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娲皇故里诗文书画集》(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书。
王方成 1965年9月出生,薛李村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正高级工程师。1988年7月西安地质学院地质勘探专业毕业,历任甘肃省地矿局酒泉地质调查队分队长、公司经理、副总工程师、副队长。现任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勘查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1998年12月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确定为甘肃省培养造就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首批人选。主要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矿产勘查评价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1部。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或参与完成了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多项矿产勘查、《甘肃省矿产志》项目并独立编写了银矿篇、2014年底完成了甘肃省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该项目成果全国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成果验收为优秀级。2014年获国土资源部全国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甘肃省地矿局找矿特等奖一项、找矿一等奖3项、找矿二等奖1项,勘查一等奖3项、勘查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祁连山花岗岩分类及找矿方向初探”《岩石学报》2011,27(12)、“甘肃掉石沟铅锌矿矿床特征及找矿思路”《地质与勘探》2010年9月第46卷第5期、“疆博格达山晚古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5)等论文多篇,其中SCI一篇,国家级核心期刊两篇。
罗劝生 曾用名罗权生,生于1966年12月,罗湾村人,中共党员,博士学历,高级工程师。1989年7月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固体矿产勘查专业,2011年5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油气勘探管理工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30多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40多篇。现任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勘探公司(勘探事业部)党委书记、经理;石油地质勘探专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全国录井地质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李 酽 曾用名李月胜,生于1968年10月,花双村人。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获中南大学矿产勘查(无机材料方向)博士学位,2002年在南京理工大学化学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曾在甘肃省有色金属勘查局工作,现任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材料化学系主任。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2112人才。主要从事纳米功能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湖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项。
王亚明 生于1970年1月,北坡村人。中共党员,博士后,郑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99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吉林工学院高分子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所,获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葡萄牙米尼奥大学(U.Minho)高分子工程系,博士后;2006年至2007年,德国高分子研究所(DKI),博士后;1998年至今在郑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和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在成型加工过程中多尺度形态演化的实验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厅级项目3项,先后参加(或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葡萄牙FCT项目,德国AiF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等项目10项等国家级项目数项。Macromolecules、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Polymer、Macromolecular Chemistry&Physics、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B:Polymer Physics等国际重要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已被SCI引用554次。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主编学术专著1部、参编2部。应邀担任Polymer、Macromolecular Chemistry&Physics、Materials Chemistry&Physics、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Spectroscopy Letters、Polymers&Polymer Composite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
赵铁怀 1969年生,河洼村人,1993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大学本科,2006年获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中共党员,教授级测绘高级工程师,铁一院甘肃勘察院副总工程师。1993年起历任铁一院兰州分院助理工程师、铁一院甘肃勘察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勘测队队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发表《利用ActiveX在Web上实现基于GIS数据库的测量软件》2003年在《测绘科学》,《基于UML的青藏铁路项目管理系统的模型设计》2006年在《测绘科学》,《GPS技术在关角特长隧道控制测量中的应用》2009年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带状GPS水准曲线拟合方法探讨》2010年在《测绘科学》,《天平线关山、六盘山隧道工程控制测量技术》2011年在《测绘科学》,《协同作业在勘测队的实现方法》2011年在《甘肃科技》等论文。“兰武二线乌鞘岭特长隧道控制测量”获铁道部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天平线六盘山、关山隧道控制测量”获甘肃省2011年度勘察设计铜奖;“宝兰线控制测量技术”获甘肃省2011年度勘察设计金奖;“兰渝线CP0、CPI控制测量”获甘肃省测绘科学技术银奖;“关角隧道控制测量”获甘肃省优秀测绘成果奖铜奖。先后负责完成了西格二线初定测勘察设计、青藏线初定测勘察设计,包惠线定测勘察设计、拉日线初定测勘察设计、兰渝线初定测勘察设计、南疆线中天山隧道控测、关角特长隧道控制测量、兰渝线控制测量、敦格线初测,宝兰线初测,控制测量和定测的勘察设计,天平线关山六盘山隧道控测等重大项目。
边浩林 生于1971年6月,何洼村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1997年7月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任物探岩土室副主任。
王世林 1971年生,鱼尾村人。国家一级演员,“红梅奖”一等奖获得者。1995年起学习秦腔,师从天水市北道区秦剧团卜昌荣。1997年加入定西市秦剧团,主功花脸。嗓音嘹亮激越,行腔流畅有力,唱腔荡气回肠,演技稳健大方。其表演以情动人,塑造人物注重不同形象特点,深受戏迷喜爱。代表剧目有《铡美案》《大升官》《下河东》《斩单童》《打蛮架》《包公赔情》《五台会兄》《黑虎坐台》等。
赵国栋 生于1974年11月,何洼村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1999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系,任职于兰州化工高新技术研究所设计处处长。
王小平 生于1978年4月,王店村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辽宁省动物学会理事、副秘书长。2001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一直在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鸟类、蛇类、植物、海滨动物等的基础研究工作。2009年荣获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和大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5年荣获“全国环保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荣获大连市“第五届十大环保人物”和环保系统“十二五环保科普工作先进个人”;主编出版《蛇岛老铁山保护区植物图谱》《蛇岛老铁山保护区鸟类图谱》《绿野寻踪—蝮蛇的故事》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