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输

五、运输

古代运输 历史上当地物资运输主要靠手提、背负、肩挑和畜驮。挑担人被称为“担担客”,用畜力驮运者被称为“脚户”。南去陇南、秦岭一带,当地人统称“南来”,北往固原、六盘山一带,当地人称“北来”。清末民国间除贩运粮油,药材及生活用品外,“担担客”从兰州、华亭等地长途挑运窑烧瓷瓦器物,俗称“担窑货”,是当时清水河流域最主要的人力运输。解放后,短途运输使用架子车,但直到改革开放前,人力畜力运输仍是重要运输方式。解放初至80年代之前,县乡之间主要物资运输改为马车,当时供销部门和粮食部门物资集散由马车转运,供销社各销售点的货物每天由专门的马车从秦安运输。1963年县内开始有了解放牌汽车,1969年县上成立汽车队后,马车运输渐被淘汰。70年代后期,汽车运输成为当地交通运输的主要形式,包括货运,客运。兰州、天水、秦安都有发陇城的客车,五营乡麻沟村是主要站点。改革开放后允许私人购车货运和客运,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

解放后客运道班 主要道班有:陇城汽车站,麻沟道班,道班汽车站,五营道班。客运有:陇城—麻沟—秦安,陇城—五营—秦安,张家川—陇城—麻沟—中山—秦安—兰州,陇城—麻沟—天水,张家川——陇城——五营—莲花—庄浪—固原—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