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田园
在史前文明的时期大地湾就有了农业生产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工具,在大地湾一期至五期的三千年历史中,已发现了粮食、树木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山川田园,农耕牧种,鸟鸣马嘶,几千年来先民一直过着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田园生活。五营镇主要良田分布在清水河川的二级、三级阶地上,形成了川田、塬田和山田的自然布局。川田主要分布在清水河畔北岸的赵河、王家坡、杨家大石面、薄河、崔家窑、赵洼、徐洼、王洼,南岸的王店、蔡河、崔家河、新堡子、薛李、杨家新院、麻沟、邵店、赵宋、马川、高庄、汪家河、赵沟等21个村庄围绕,塬田主要分布在清水河畔的三级阶地平缓的塬地上,围绕张塬、雒塬等村庄错落而成,出现五营地区独特的“两塬一顶”的地理现象;山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山上,南面的山叫南山,阴面的山坡叫阴坡或阴洼,阳面的山叫阳洼或阳山,村落如处在山洼处的就叫“姓氏加洼村”,村落若处在湾处的其名就叫“姓氏加湾村”,村落处在阳面的就叫“姓氏加阳洼村”,处在阴面的叫“姓氏加阴洼村”,村庄位于沟梁的就叫“姓氏加沟村”。五营镇的田园围绕着村落而分布。解放前地主占有主要土地,村落建设中的布局格局也依照农民的成分修建,出现大宅小宅,前宅后院,四门八窗,亭台楼阁,园林宅院的不同村落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前,五营镇地区的村落都居于自然田园中,每个村都有集体果园,地主、富农和家庭殷实的农民有私人园林,田园除院落、园林、良田之外,最有田园意境就是种树了,许多地名村名和园名就是以树命名的,如樱桃沟,槐树哈,三棵树下(哈),松树下(哈),榆树下(哈),桑园子,梨园子等。古时候,住在村落田园里的先民将种树作为造福后人的一件功德之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念几乎每个村民都有,所以房前屋后、马路两旁、沟壑田埂、池塘泉河等地方都栽有各式各样的树木。1978年后,我国实行土地包产到户,人们重视农业生产,粮食产量翻了几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温饱问题全部解决,但在村落生态建设和农村整体规划方面出现了衔接不上的问题,人们砍树造田,砍树建房,占用园林修建住宅,道路两旁不见树木的情况比较常见。2010年以后国家重视农村生态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开始全区域种植树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在五营群众心中扎根,五营镇政府在鱼儿沟、龙头山、卧牛坪、闫家沟等区域全力实施造林绿化,现已初现成效。如今,五营镇田肥,、树绿、路宽、村落美。
五营景阳川田园
五营龙头山西侧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