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中教育

三、高中教育

(一)高中教育概况

五营地区的高中教育解放后才有,20世纪50年代成立秦安县第五中学(校址在邵店),60年代又与陇城第六中学合并成为秦安四中(含初中部),70年代又在五营中学办高中,直到1980年合并到秦安四中。

(二)秦安四中

秦安县第四中学位于五营乡蔡河村,地处大地湾之东、街亭之西、清水河之南,是清水河流域唯一一所县属完全中学。1961年,秦安县第五中学(校址五营邵店)与第六中学(校址陇城西关)合并为秦安县第四中学,校址选建在景阳公社蔡河村。原甘肃省军区副政委杨耀春将军,秦安县志办原主任、《秦安县志》主编王文杰等就在当时的秦安四中上学。1968年与五营小学合并,搬迁至邵店村,更名为五营公社“五七”中学。1980年恢复建制,将陇城中学、五营中学、中山中学的高中部又迁回蔡河村,合并成为县属秦安县第四中学,含初中和高中六个年级的学生,当时正是恢复高考后的初期,陇城、五营、中山三镇学生集中在四中,使四中的教学规模达到历史高峰,在校学生达到560余人,住校学生近200名。1980年,新建秦安四中的首任校长为杨元善,教导主任为杨高荣,任课老师主要有:杨德禄、余华才、冯兆岐、宋华、李兴泰、刘元泰、薄树民、杨德祥、赵国泰、杨国成等。

八十年代的全国高考录取率仅为5%,秦安四中又是远离县城的乡村中学,录取率更低,四中恢复后的第一年高考上线率仅为2%,以后逐年上升,从1980年至1990年从四中考取了200多名大中专学生。这些从四中走出去的学子,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的学生成为大学教授、有的学生成为名师、有的学生成为名医、有的学生为军队和地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时在四中读书的杨素平、张建顺后来又成了母校四中的校长和名师。1982年考取兰州大学的穆德海成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考取西北师范大学的宋继凯为天水逸夫中学副校长、天水卫校副校长、数学教学名师,1983年考取西北师范大学的薛具奎成为西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考取西安地质学院的王方成现为甘肃省地质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著名法官赵金荣;1984年考取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宗阳为兰化三中数学名师,曾在2006年培养了一名甘肃省高考“榜眼”;1982年考取甘肃警察学校的张秉祥现为甘肃省公安厅处长、2011年被评为“甘肃省十大优秀警察”;1984年从四中毕业后入伍的王行高、杨俊旺、张继泰、窦润增、宋斌等都成为部队的师团级干部;还有考取西北师范大学的赵小庚(原为甘肃省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现任中共金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市政协党组副书记);邵华(兰州市政协副秘书长);杨旭凯(解放军940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博士);薛紫衡(现任甘肃省铁路检察院副检察长);著名放射科专家杨来虎、薄茂盛;著名铁路桥梁专家赵铁怀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都在秦安四中读书。

1987年秦安四中首届师生联谊会 师长春摄影  图片由杨俊旺提供

至2009年底,校园占地面积27亩,建筑面积5930平方米。有教学班23个,学生总数1631名。有教职工118人,其中本科101人,专科11人,高级教师11人,中学一级教师31人,中共党员34人。

近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2004年19人;2005年24人;2006年29人;2007年24人;2008年35人;2009年33人。

学校校训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1998年,创办发行了校刊《溪畔》和校报《大地湾文学月报》。学校教师历年在国家、省、市、县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20多篇,学生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奖励的有26人次。学校被评为“高考优胜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建校以来先后任校长的有:冯国瑞、郝聚魁、杨元善、赵泰和、张耀清、高俊、宋侃、薄丰盛、杨素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