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起源
五营农业生产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约8000年前的大地湾时代。据专家考证,大地湾是中国旱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大地湾考古表明六、七千年前五营地区的先民们开始了定居的农耕生活,这在我国其他同期遗址中是很少见到的。出土丰富的彩陶和生产工具印证了大地湾农业的繁荣景象。大地湾遗址所处的地理条件:第一,遗址位于自东向西流向的清水河谷南岸的二级阶地上,高出河面20米左右,海拔1430米左右,水草丰富,土质肥沃,宜农宜牧;第二,气候温暖、湿润,具有温带森林草原的自然环境,年平均气温9.5摄氏度,年降水量在550~600毫米之间,无霜期165天,大地湾一期发现的犀牛角骨为亚热带物种,说明在距今7000~8000年前,当地气候远比现在温湿,这些气候条件为从事狩猎和畜牧的部落发展旱作农业提供了自然基础;第三,清水河谷为陇右四个历史文化地域之一。史前时期,清水河谷(略阳川)东连关中至中原,西通河西至西域,北抵河套和蒙古草原,南可达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有较明显的十字路口的作用,是战略要地。
大地湾的碳化谷物有两种:一种是禾本科的黍子,即糜子,是中国北方最古老的粮食作物;另一种是十字花科的油菜籽,比陕西半坡出土的油菜籽还早几百年,开始栽培的时期,远早于这两种谷物埋藏时期。专家认为大地湾是旱作农业黍稷等的起源地。专家根据中国最早农业的发展和远古人类活动的地理条件,得出史前旱作农业传播途径的推论。以大地湾为中心,分四条路线传播。第一条,从清水河谷起,越过陇山东南段,东经陕西关中,到黄河中下游平原,在这一条线上又分四条支线,向南北传播;第二条从清水河谷起,南经天水、西汉水、嘉陵江、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第三条,从清水河谷起,北经葫芦河谷、宁夏西海固,过黄河至银川平原,顺黄河到河套平原;第四条,从清水河谷起,西经渭洮两河谷,过黄河,穿越河西走廊到达新疆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