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景:老爷山下——战国墓

第七景:老爷山下——战国墓

在葫芦河、清水河流域,绵延的陇山山脉,愈加显得苍茫浩瀚,广袤无垠,仿佛在天的尽头。那千重山万重云莽莽苍苍,龙飞凤舞,甚是波澜壮阔。就在五营镇王洼村发现了2000年前的戎人贵族墓。

王洼村坐落在五营镇与莲花镇的交接处,背靠高山帽,面向清水河,东接凤凰嘴,西连老爷头,其形似簸箕状,分布在台阶上,自上而下,错落有致。王洼村因发现战国戎族古墓群而成历史名地。

五营第七景 战国古墓——王家洼遗址

老爷头山高耸入云天,这里是风水宝地,是秦戎争战的古战场。2009年8月,甘肃省考古研究所在王家洼村西的老爷头山南坡台地上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发现古墓葬31座,属战国时期戎人墓,该战国墓被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名单。据史料记载,在周朝为逃避犬戎之战乱,都城东迁洛邑时,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并说:“犬戎凶恶无道,掠夺我们岐、丰的土地,只要秦国能攻打并赶走西戎,就可以占有那些土地”。周平王赐给秦的土地,实际上布满戎、狄部落,秦国要存在下去,就必须与戎、狄作长期的斗争,不断壮大自己,拓展疆土。岐山以西正好是陕甘交界处的陇右地区,而王洼墓葬恰好证实五营正是当时的西戎地区。甘肃自古为羌戎之地,西戎、西羌是这块土地上古老的居民。他们是生活于山林草原地带的游牧及牧猎部族,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大都尚未形成较固定的部落,以礼与法为核心的贵族行政体制也还没有产生。牧猎为其基本生存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有首领酋豪。王家洼战国墓墓主人很有可能是戎族的王子或是骁勇的戎族贵族,说明周秦战国时期五营居住着大量的戎族先民,这里也是秦戎交战的主战场。

由此景印证出五营先民在秦戎攻战时期羌戎人生活的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