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间团体

第四节 民间团体

剧团 解放后,五营地区的许多村庄建起了业余剧团,较大的剧团有1952年成立鱼尾村剧团、王洼村剧团、闫沟村剧团、邵店村剧团、薛李村剧团、蔡河村剧团、杨山村剧团等。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各村业余剧团在春节期间的社伙演出十分火热。“文化大革命”开始,传统戏曲停演,业余剧团自行解散。1972年配合张塬改河工程五营公社成立业余文工团,自编自演了剧目《清水河畔》,排练的秦腔《红灯记》多次在县上演出获奖,演出效果达到了当时较高的水平。直到改革开放,当时各村剧团演出秦腔移植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白毛女》《三世仇》《穷人恨》《梁秋燕》《十二把镰刀》《投红军》《奶头山》《枣林湾》等,深受老百姓欢迎。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村业余剧团相继恢复,传统秦腔剧目逐渐解禁,1978年最先演出的剧目有新改编的《十五贯》《大闹天宫》《徐州革命》《逼上梁山》等。1980年,由老艺人“肥娃娃”、“苍喜儿”“银盅儿”等组班的鱼尾戏班成为清水河流域以至全县很有名气的戏班,被称为“秦安二团”,在附近各地庙会上演出,掀起了秦腔传统戏演出的新高潮。曲子里秦腔艺人后辈传人有王灵长、王世林等。秦腔艺术在清水河流域是人人喜欢且自娱自乐百唱不厌的传统文化。

大地湾书画社 1998年由高全成发起,县文化局批复,在五营成立了大地湾书画社,规模大,参与人数多,对清水河流域的书画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大地湾文化艺术协会 2018年秦安县文联批复在五营镇成立大地湾文化艺术协会,五营籍老首长、老领导、清水河流域文化名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并在五营镇举办了书画笔会。

向上向善 麻晓雷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