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五营镇志》编纂委员会
《五营镇志》编辑部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概述
1 历史悠久 遗迹多焉
2 略阳川水 清水河焉
3 宜居宜住 兴旺生焉
4 农林田园 五谷足焉
5 交通要塞 商贾兴焉
6 手工技艺 源远长焉
7 五营之名 清战来焉
8 文化深厚 人才出焉
9 生态长治 福荫后焉
大事记
史前时期(距今4500年前)
战国(前477—前256)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
秦(前221—前206)
西汉(前206—25)
东汉(25—220)
三国(220—280)
西晋十六国(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9)
唐(618—907)
五代(907—960)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元(1206—1368)
明(1368—1644)
清(1616—1911)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章 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形地貌
一、“一水二川”
二、沟峁梁塬 山湾坪泉
三、城寨营堡
第三节 自然环境
一、环境
二、土壤
三、气候物候
四、水文水资源
五、生物物种
六、自然灾害
第二章 建置区划
第一节 建置沿革
第二节 行政区划
第三章 文物遗存
第一节 大地湾遗址
一、地理位置
二、遗址发掘
三、出土遗迹
四、出土器物
五、文化瑰宝
六、文化内涵
七、遗址管护
第二节 王家阴洼遗址
一、位置及考古发掘
二、出土文物
三、遗址文化属性及制陶技术
第三节 雁掌坪遗址
一、遗址位置及发掘
二、出土主要文物
第四节 王洼战国墓葬群遗址
一、墓葬群遗址位置
二、考古发掘
三、出土器物
四、考古发现与历史考证
第五节 汉代以后出土的珍贵文物
第六节 古堡
第四章 著名战事
第一节 秦戎争战
一、古略阳羌、氐、戎族
二、秦戎攻战
第二节 略阳城之战
一、古略阳
二、略阳城之战
第三节 街亭之战
一、街亭之战
二、历史上的街亭
第四节 彭德怀司令员率兵过五营
第五章 农村聚落
第一节 五营村落
一、村庄
二、院落
三、田园
第二节 新农村
一、基础优化
二、徐洼村新农村建设
三、王洼村灾后重建
四、小城镇建设
五、沼气项目建设
第三节 绿化生态
一、龙头山产业生态综合治理
二、鱼尾沟流域造树绿化工程
三、卧牛坪流域优质果园建设
四、闫家沟优质果木及绿化
第四节 五营八景
第一景:万年古址——大地湾
第二景:一水二川——景阳川
第三景:九龙挺秀——龙头山
第四景:仰韶名沟——鱼尾沟
第五景:大城山南——卧牛坪
第六景:两塬一顶——八卦顶
第七景:老爷山下——战国墓
第八景:芦苇荡漾——芋子河
第六章 党政军群
第一节 中共五营镇党组织
一、党组织建立及其活动
二、五营镇党员发展情况
三、五营镇历届党组织领导成员
第二节 五营乡(镇)政府机构
一、镇政府行政机构
二、历届镇政府领导成员
第三节 五营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节 军事公安机构
第五节 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
第七章 人口 民政
第一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
一、姓氏
二、人口状况
三、计划生育
四、婚姻
第二节 民政
一、拥军
二、民生
三、抚恤、救济、扶贫
第八章 教育 教学
第一节 解放前教育
一、私塾
二、保国民学校
三、初级小学
第二节 解放后教育
一、小学教育
二、中学教育
三、高中教育
第三节 五营镇学区
第九章 农业 水电
第一节 农业起源
第二节 农业生产体制
一、旧时代土地私有制
二、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土改和初级社)
三、农村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
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三节 农业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主要农作物
三、经济作物
第四节 耕作技术
一、耕作技术
二、耕作方式
三、农作物品种及选育
第五节 生产工具
一、传统农具
二、农业机械
第六节 水利工程
一、概述
二、水利工程
第七节 电力
第十章 林业 畜牧
第一节 林业
一、森林变迁
二、植树造林
第二节 畜牧
一、传统畜牧业
二、农耕畜牧业
三、兽医站
第十一章 工商 交通
第一节 工业
一、手工业
二、乡镇企业
第二节 商贸 财税
一、古贸易集市
二、解放后贸易集市
三、财税金融
第三节 交通
一、古道
二、商道
三、公路
四、桥梁
五、运输
第四节 邮电
第十二章 卫生 体育
第一节 卫生
一、中医
二、医疗
三、防疫
四、食品药品监督
五、新农合
六、机构
第二节 体育
一、武术
二、文娱活动
三、群众体育
四、学校体育
第十三章 文化
第一节 群众文化(民间曲艺)
一、社火
二、民间工艺
第二节 历史文化
一、传统戏曲
二、灯影戏
三、楹联
第三节 语言文学
一、五营方言
二、歇后语
三、传说故事
四、儿歌
五、小曲
第四节 民间团体
第五节 碑刻匾牌 帐文家谱
第六节 诗词文赋
一、赋
二、诗歌楹联
三、散文
第七节 出版著作
第十四章 民俗 宗教
第一节 风俗习惯
一、服饰
二、饮食
三、居所
四、用器
五、节日
六、礼仪
第二节 宗教信仰
一、宗教
二、信仰
三、禁忌
四、庙会
五、五营古寺
第十五章 人物
第一节 历史人物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第三节 当代人物
一、省、军级领导干部
二、厅局级、师级领导干部
三、正县、正团级领导干部
四、教授、博士、正高级专业技术人物
五、副县(处)级、副团级领导干部
六、副高级专业技术人物
第四节 书画及文学艺术人才
第五节 人物表
第六节 英雄劳模人物
第七节 能工巧匠技术人才
第八节 五营籍贤达及爱心人士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