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营之名 清战来焉
2025年09月26日
7 五营之名 清战来焉
“略阳道”地名起始于秦汉,“马骆川”地名起始于明代,五营之名起源于清未同治年间,同治元年(1862年),西北地区回民起事,张家川县回民与陕西等地回民呼应攻击清朝地方官吏,由于清廷的民族歧视政策导致了回民起事,汉族各庄纷纷修筑土堡、操练兵勇,与回民军对垒。莲花镇回民首领穆三(穆生华)在拱北川筑城据守,竖旗建号,秦州知州发兵讨伐穆三,在清水河流域集结扎营,驻马骆川(今五营川)的是清兵第五营,此后,马骆川就被当地人称为五营川。清末同治年间西北回民反清时,清军十八大营驻于清水河谷,其中以驻邵店的第五营剿抚兼施,瓦解回军最为得力,“五营”一名由此而起(冯绳武《地理学报》)。民国26年(1937年)设秦安县第二区(陇城)第三联保,民国29年(1940年)成立五营乡,五营之名正式启用。今五营地区在《尚书》“禹贡”篇中属于雍州之域,春秋为秦国附庸地,属雍州。战国为秦国地,属秦。县地属陇西郡。汉承秦制,以郡辖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郡分置天水郡,计辖十六县。有天水郡之街泉县(治今陇城镇)、成纪县(治今叶堡川)、略阳道(治今五营镇蔡河村)。东汉属汉阳郡。隋为陇城县,属天水郡;唐为陇城县,属陇右道秦州天水郡。宋为成纪县地秦安县,属秦凤路秦州天水郡;元为陇城县,属秦州,为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秦州管辖,明代秦安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府秦州管辖。胡缵宗《秦安志》说:今县南得成纪十之二,东得陇城十之七,北得鸡川十之一。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等五县。清代行政区划沿用明制,仍为里甲制,将全县划为6里,五营属陇安里,乾隆时,五营属陇城管辖,1958年后成立五营公社,1983年成立五营乡,2015年7月撤五营乡,改称五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