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 遗迹多焉
著名诗人陈田贵有诗云:“问祖寻根大地湾,伏羲创卦有因缘。文明肇启于斯地,华夏发祥在此间。一画开天除混沌,九州兆瑞祭江山。我族史迹八千载,且去秦安溯本源”。
五营镇隶属天水市秦安县,为陇右名镇。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古迹众多,距今8000年闻名中外的大地湾遗址就在这里。是史前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源头,是华夏文明迄今我国发现最早、出土遗址和文物最多的地方之一。对于远比西安半坡村古老、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华夏先民来说,大地湾聚落遗址是中华大地上最先隆起的高大屋宇。五营是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农耕文化、畜牧文化、原始村镇文化和渔猎文化、陇右文化交汇积淀的地域,孕育了丰富的史前文化。五营镇自古乃是秦汉略阳道治地、三国街亭要塞、渭河流域历史文化重镇。是古陇关大道从汧阳过关山经略阳通往天水、陇西的战略及交通要道。是汉唐西域丝绸之路陇右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是古代少数民族(氐戎羌)和汉族长期割据天下的战略要地。
20世纪以来,五营域内发现了史前时期大地湾遗址、王家阴洼遗址、雁掌坪遗址和王家洼战国墓葬群遗址等。闻名遐迩的大地湾古文化遗址位于五营镇邵店村东、清水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是历史跨度长(距今8000年—5000年)、保存较为完整、在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袁庄村王家阴洼遗址,分布于五营镇鱼尾沟的中游,相当于距今6899—5819年仰韶文化早期半坡类型和晚期宝鸡北道岭类型上层史家类型文化遗存,是迄今所见到的仰韶文化墓地中最靠西端的一处。
大地湾古村落遗址、王家阴洼古墓遗址和雁掌坪新石器遗址一起构成五营镇所在清水河流域辉煌的新石器史前文化脉络。出土遗址和遗迹文物表明,五营地区在远古时代是渭水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这里的新石器时代村落布局已经初具规模,根据大地湾考古发掘材料显示,距今1万年之前,清水河流域分布着茂密的温带和亚热带森林,生物物种丰富,数量众多,气候湿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环境宜人。先民们在这里渔猎、耕耘了数万年,创制了各种在当时堪为先进的石器、陶器、骨器等,发展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纺织业、建筑业等,烧制细巧精美的陶器,出土的黍、文字符号,建造规模宏大的大会堂式殿堂等,反映出当时五营先民已经具有了空前的人类文明。大地湾考古也印证了距今8000年甚至更早直到距今4800多年来大地湾一直是原始文明的代表地区之一。大地湾二期文化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原始村落文明和远古社会的先民生活的雏形。这一原始氏族村落的发掘,展现了大地湾先民神奇的原始生活画卷,堪称“陇原第一村”。大地湾四期文化发掘出的一座编号为“F901”的建筑,是目前所见中国史前时期面积最大、工艺水平最高的房屋建筑,这座总面积420平方米的多间复合式建筑,布局规整、中轴对称、前后呼应、主次分明,属“前堂后室、东西厢房”,“八柱九开间”的建筑模式,开后世宫殿式建筑的先河。大型建筑物密集,聚居人口众多,五营镇地区在5000年前的远古已初步显示出了城镇化的迹象。大地湾一、二、三期的原始村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和山脚,而具有城镇雏形的四期原始聚落位于半山腰,两者相距不足1公里,但时间却穿越了整整3000年(7900—4900年)。考古专家们认为,大地湾四期聚落可能是当时的部落联盟所在地,已经脱离了史前一般聚落的窠臼,孕育了更高一级的文明因素,是中华5000年文明的前期阶段。
五营大地湾陶器被称为“中国彩陶之源”。距今8000年前,大地湾出现了最早的彩陶,且不同时期的4000多件陶器,其发现年代一直延续了3000多年,是中国唯一没有中断的彩陶文化的发祥地。出自大地湾古聚落遗址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甘肃省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大地湾文化的杰出代表性器物。在五营王家阴洼半坡类型墓葬中,发掘出一件细颈彩陶壶,以猪面纹细颈彩陶壶最为珍贵,属国家一级文物,现存甘肃省博物馆,也是闻名世界的仰韶文化杰出代表器物之一。
出土于五营地区的数万件文化瑰宝,充分展现了史前远古时期到秦汉魏晋时期五营先民们生活、生产和当时社会状况。所有考古发现,有力证明五营地区所在的清水河流域、五营川一带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明八千年的史实,同时也反映出五营的先民们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做出了不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