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气候物候

三、气候物候

五营镇属陇东南部温和半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气候温和,1992年平均气温8.8℃,最高7月份为31.2℃,最低1月份为零下5.3℃,绝对最高气温达37.5℃。

春季较短,多吹风天气,雨量稀少,温差较大,3、4月份冷空气来时或出现春寒天气,谚曰:“惊寒不算寒,春寒多半年”。

夏季盛行偏南风和偏东风,降水增多,盛夏气候火热,西北气流和东南暖湿气流易产生强烈对流天气,出现大风冰雹和暴雨。

秋季最短,空气潮湿,多阴雨天气,降雨较充沛,一重秋雨一层凉,降温逐渐加快。

冬季相对时间较长,多西北风,气温较低,干冷少雪。

全年四季分明,日照较为充足,年日照时数为2206.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50%。一年中6月日照数最多为249.6小时,10月最少为144.4小时,一日最长日照时数为13.7小时。

降水量的季节分布不平衡,夏季最多,7月份达到高峰,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其中春季(3月至5月)109.4毫米,夏季(6月至8月)262毫米,秋季(9月至11月)170.1毫米,冬季(12月至2月)16.3毫米。冬季降雪10.1至17.6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至3%。

年均蒸发量1448.8毫米,最多年蒸发量1667.8毫米,最少年蒸发量1118.2毫米。四季中蒸发量以夏季最大,为620.7毫米,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在各月中,6月蒸发量最大为228.3毫米,12月最小为29.9毫米。

无霜期清水河谷地161天,山区147天。农作物生长期,川区为259天,山区为246天~257天。

土壤从10月下旬开始冻结,深度逐渐增加,1至2月最深,川区最大深度51厘米,3月基本解冻,平均封冻期43天。

全年气温变化表(1992年) 单位:℃

全年降水变化表(1992年) 单位:毫米

四季雨量分布表(1992年) 单位:毫米

春季物候主要标志植物:

初春,柳芽吐绿(平均日期3月2日),日平均气温3℃左右。地面解冻,草木萌发,桃树、白杨、榆树等树吐芽探尖,蜜蜂出窝。气温升降不定,一般为7℃左右。仲春,桃枝发花(平均日期3月25日)日平均气温7℃~12℃。百花吐艳,桃杏始花,洋槐、楸树、臭椿、泡桐等依次发芽,玉米下种。季春,合欢萌发(平均日期为4月14前后10天)日平均气温12℃~17℃,终霜,雷鸣,气温稳定上升,绿树成荫,谷子、糜子、胡麻、莜麦、洋芋,先后点种。整个春季约为81天。

夏季物候指标植物:

初夏,洋槐盛花(平均日期为5月19日),平均气温17℃~22℃,臭椿始花,布谷鸟叫,小麦开始成熟,收油菜,锄玉米、洋芋。盛夏,合欢开花(平均日期6月27日),平均气温22℃以上,天气炎热,易发生雷雨、冰雹、伏旱。开始夏收、打碾,种茬田。整个夏季约113天。

秋季物候指标植物:

初秋,核桃成熟(平均日期9月8日),日平均气温由17℃降到14℃,雷声息,树叶变色,采摘新果,开始秋收。仲秋,初霜(平均日期10月15日),日平均气温由14℃降到10℃,冬小麦开始播种。秋季共约42天。

冬季,树叶落尽,动物进入冬眠。初冬结冰(平均日期为10月23日),日平均气温由10℃下降到3℃,草木枯黄,水面开始结冰。隆冬初雪(平均日期11月11日),日平均气温由3℃下降到0℃以下,土壤冻结,开始降雪。冬季共约129天。

1992年五营乡主要气象要素与历年比较表

续表

2001年五营乡主要气象要素与历年比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