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耕作技术
2025年09月26日
第四节 耕作技术
清水河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但在解放前农业发展缓慢,耕作技术落后,生产基本依靠人力和畜力,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生产工具主要是锄头、镢头等,耕地多是牛耕、驴耕甚至是二人抬杠。解放后农业社集体生产时期在播种、耕作、灌溉、收割、打碾等方面发展较快,轮作倒茬、复种、间作套种、代种等传统耕作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以及化肥、农药逐步推广。五营乡范围内目前主要延存有传统的秋耕和伏耕两种耕作形式。深耕分伏耕、秋耕及春耕。夏收后伏耕,伏耕深度为25厘米左右,其目的在于“深耕灭茬,蔽口晒垄”。秋收后秋耕,秋耕深度为20厘米左右,意在打耱压草。早春时节对板茬地或秋地进行春耕,翻耕打耱,有利于保墒。人民公社后期引进了犁耕和机耕等先进的耕作方式,1989年,县农机部门在陇城、五营、莲花、中山连片机耕1.54万亩。现代农民注重传统与现代耕作方式相结合,通过精耕细作、使用地膜、选用优良新品种、施用化肥、定期喷洒农药等新型农业生产促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但也存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业污染严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