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类

“编号”类

这是一种主要借鉴欧洲古典“编号”歌剧(因其将歌剧音乐段落按顺序编号而得名,又称歌谣体歌剧)的结构手法,少用或不用说白和对话,以结构完整的收束性唱段或器乐段落贯穿全剧,常以主题贯穿发展原则塑造音乐形象的歌剧类型。较早采用此类结构的代表作品是《秋子》,后来在《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歌》等剧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采用,在《望夫云》中,作曲家采用了典型的编号体结构,加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功能。《阿依古丽》在这方面也作了有益的探索。新时期以来,从《护花神》开始,中国作曲家在运用这种结构类型时,有了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例如突破了西洋古典歌剧中咏叹调和宣叙调的鲜明界线以及彼此相互联接时的僵固模式,追求音乐发展的连贯流畅,等等。在这方面成就较高的作品是施光南的《伤逝》。80年代中期以后,萧白的《仰天长啸》、徐占海的《归去来》、延边歌舞团集体创作的《阿里郎》、金湘的《楚霸王》等剧,其音乐戏剧性结构也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