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著改编看歌剧文学本性

第二章 从名著改编看歌剧文学本性

在西洋歌剧发展史上,有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许许多多的歌剧作品均从已有的文史典籍中寻取题材、故事和激情。意大利早期歌剧的题材、人物、故事、情节多是来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及圣经故事自不待言,从古典主义歌剧到浪漫主义歌剧,从印象主义歌剧到欧洲各国的民族乐派歌剧,从现代主义歌剧到音乐剧,其文学素材有相当数量均取材于经典性的文学名著。名著改编似乎成了歌剧文学史上一个相当深厚的创作传统。

毫无疑问,莎士比亚在众多的文学巨匠中论其对歌剧艺术和歌剧文学发展的贡献,是绝对地前无古人后少来者的,他的不朽名作被改编为歌剧并且成为歌剧史的不朽名作的事例几乎贯穿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歌剧音乐剧的全部历史。甚至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这样一个无论从地理上、时间上和文化源流上均与之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歌剧舞台和戏曲舞台上,也出现了根据莎翁名著《奥赛罗》《特洛伊琉斯与克瑞西达》改编的同名京剧和歌剧,其影响之超越时空和文化传统由此可见一斑。其他如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P.A.C.博马舍,德国大作家歌德,俄国大诗人普希金等等,他们的文学佳篇名著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歌剧文学创作之灵感与题材的重要来源,其中有相当多的篇章依然在当代歌剧舞台上闪闪发光。

的确,歌剧文学创作中的名著改编热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值得讨论的歌剧现象相信我们对这一问题作一番探讨是很有必要的,一定会加深我们对歌剧文学本性的认识,进而对名著改编中若干重要问题有一个较为真切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