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连体类
2025年10月13日
通连体类
这是一种介于“编号”体和吟诵体之间的过渡型音乐结构,有些类似瓦格纳中期以后的乐剧式结构形态,但在具体写法和音乐的戏剧性处理上远不及瓦格纳那样彻底和纯熟,因此这种类似性只是在纯然形式的意义上。中国作曲家在采用通连体结构时,与瓦格纳乐剧相近的一点是力图打破分曲的完整性,追求音乐展开的贯通流畅,追求戏剧性的不停顿的发展,追求歌剧音乐整体上的交响性、立体化的戏剧构思。与瓦格纳乐剧最大的区别,在于不愿舍弃歌剧音乐的歌唱性格,讲究温暖的抒情和动人的旋律线条对于人物情感和内心矛盾的生动揭示。因此不必按照瓦格纳乐剧标准来硬套中国的通连体歌剧。
就我本人视野所及,用通连体原则写成的中国歌剧,以金湘《原野》和王世光的《马可波罗》最为成功。这两部作品在艺术上各有特色,但都较好地解决了戏剧性和抒情性、咏叹性和宣叙性之间的矛盾,用相对完整的带有分曲性质的歌唱与器乐的戏剧性展开的大结构,而且旋律性的抒咏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我认为,就我国歌剧界的专业状况和观众实际欣赏水平而言,这两部作品至今仍是领先的,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从技法上,或是从歌剧综合美的完整性有机性上,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