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性咏叹调

第三节 冲突性咏叹调

在歌剧咏叹调系列中,乃至在歌剧音乐这个大家族中,冲突性咏叹调是一个特殊重要的声乐体裁,其地位足可与抒情性咏叹调并驾齐驱,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比抒情性咏叹调更加不可或缺,无可替代。

顾名思义,冲突性咏叹调是运用咏叹调这种特定的声乐体裁来展现冲突,揭示戏剧矛盾,推进情节发展的,它的特殊重要性正在于,在歌剧中用来展现冲突的音乐体裁很多,但唯有冲突性咏叹调才与歌剧戏剧冲突的主线相关,才与歌剧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心理动作相关,而恰恰是处于歌剧戏剧冲突主干线上的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和复杂的心理动作,不但决定着歌剧情节发展的方向、力度、方式和结局,而且更关系到歌剧主人公性格刻画与形象塑造的深度和广度,并且进而掌握着整部歌剧成败得失的关键按钮。

我们曾经说过音乐是主情的艺术,是表现的艺术。音乐在歌剧中的使命,不仅仅是抒人物之情,而且要展现人物情感世界的复杂性、揭示其心理过程与发展的轨迹,窥见其灵魂深处最隐秘的冲突、斗争、反复、恐惧、痛楚及其彼此扭结、神秘莫测的种种情状,而这一艰巨而重大的使命,只有冲突性咏叹调才能担当起来。

我们曾经说过,歌剧戏剧冲突、情节发展的主干线,是由主人公的性格历史、心路历程和命运途程编织而成的,而最有能力担负起这一任务的,首推冲突性咏叹调。

我们曾经说过,歌剧形象塑造问题是歌剧创作的一切问题的目标与归宿,并且只有把歌剧主人公放到歌剧矛盾的激烈冲突中,表现他的性格的各个侧面,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历程的各种状态、各个阶段及其变化转折的奥秘,他的形象才是真实可信和和丰满生动的。而这一任务的达成,倘若没有冲突性咏叹调的积极参与便难以实现。

我们曾经说过,由音乐发展线、戏剧发展线的同步推进共同形成的综合高潮对于全剧戏剧冲突的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这种音乐戏剧综合高潮恰恰是由冲突性咏叹调营造起来的。

冲突性咏叹调以描写人物(通常都是歌剧主人公)的情感冲突、理智冲突和心理活动的极度活跃为己任。由于它处在音乐戏剧综合高潮(不一定是全剧总高潮)的位置上,因此它的出现需要一个准备阶段,需要铺垫、酝酿和逐步蓄势的过程。正如无准备的高潮绝然无效果一样,未经充分铺垫飘忽而至的冲突性咏叹调也是缺乏戏剧力量的。

冲突性咏叹调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经过戏剧冲突的充分展开之后,情节发展的客观趋势把主人公推到了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上,剧中的事件,人物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形成的戏剧性张力,对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激起了他(她)内心世界巨大的心理波澜、情感躁动或理智冲突,使他(她)产生了不可遏止的倾诉愿望,于是便通过冲突性咏叹调将自己的内心冲突袒露出来。

由于冲突性咏叹调担负着展示主人公心理冲突的使命,它要描绘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情感躁动等等这些翻江倒海的心理动作,因此它所揭示的只能是心理戏剧性,不可能具有某些以表现强烈的外部动作为主旨的音乐戏剧样式而具有的那种明显的甚至是“可视”的外在形式。冲突性咏叹调所擅长的,它的表现优势,就在于通过旋律、音强、音色、速度等因素之间的强烈对比、大幅度跳跃和色彩反差,来描摹主人公的各种情感躁动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与变化的复杂性,因此在它的音响结构中,既充满了歌唱性的旋律,又包含着宣叙性因素,既有咏叹调的优美宁静,又有情感的动荡不安和内在紧张度。而这种静与动的统一,歌唱性和宣叙性的统一所营造的独特美感,正是其他音乐形式所难以达到的。

说起冲突性咏叹调,就不能不谈柴科夫斯基的歌剧名作《奥涅金》中塔姬雅娜“写信”一场,堪称冲突性咏叹调的典范之作。这首篇幅长大的咏叹调表现了女主人公面临爱情抉择时微妙的心理过程和复杂的内心矛盾,具有强烈的心理戏剧性。而且以写信的咏叹调构成一个独立场面的情况,即使在欧洲经典歌剧中也是罕见的。这首冲突性咏叹调不但刻画了塔姬雅那多情善思的性格和对幸福爱情的纯真向往,而且也完成了全剧情节的戏剧性转折。

《托斯卡》中《为艺术,为爱情》也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冲突性咏叹调。在这首咏叹调出现之前,一系列情节发展已经把托斯卡卷入矛盾冲突的漩涡中来:警察总监斯卡尔庇亚为了逼画家交出“逃犯”,只得利用托斯卡女性的弱点,当面严刑拷打卡伐拉多西,用以摧毁托斯卡的心理防线;托斯卡显然经受不住这种残酷的心理折磨,供出了“逃犯”的藏身之所。斯卡尔庇亚向托斯卡提出了解救她的恋人的条件:即满足这个杀人魔王的私欲,委身于他;否则便是画家的被处死——《为艺术,为爱情》正是在女主人公处于进退两难的危机时出现的,它要解决的基本戏剧任务是:托斯卡究竟作何抉择?从这首咏叹调里,我们听到了这位无辜的弱女子发自内心深处的极度矛盾和求告无门的绝望,对恋人深情的爱和对杀人魔王极度的鄙夷和仇恨,对恋人死亡的恐怖和爱情命运的毁灭的悲哀,对清白之身行将失去的无限痛苦以及对毁其清白的仇人的本能厌恶,这种种复杂情绪在她心中翻江倒海,无情地击打着她的灵魂,她在痛苦中哭泣,挣扎,呼号,求救,哀告,愤怒,抗议,但面对酷无情的斯卡尔庇亚,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咏叹调将托斯卡的情感危机和命运危机作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具有极大的戏剧性张力和撼人心魄的力量,令人信服地在这里形成了音乐戏剧的综合高潮,同时也成为托斯卡形象塑造过程中一个闪闪放光的亮点。

在欧洲古典歌剧中,像这类冲突性咏叹调较为常见,如《茶花女》第一幕薇奥列塔的咏叹调,写她感受到阿尔弗莱德爱情冲击波的不可遏止的力量,心中燃起了真挚爱情的火焰,但又考虑到自己过去的历史和可怜的受凌辱的玩偶地位,担心真正的爱情离她如此遥远,深刻揭示了女主人公追求纯真爱情、但又不相信幸福之鸟真会来临这种复杂的内心矛盾过程。

从音乐性格上看,冲突性咏叹调由于担负着展示了人物情感冲突、心理冲突的使命,因此它的本体结构内部必然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格的旋律陈述,从而使它们相互映衬,形成对比与反差,并在彼此间的转换扭结中产生戏剧性,正是在这一点上使它与抒情性咏叹调显出各各不同的特点。

总起来说,我们可以把冲突性咏叹调的戏剧性功能大致归纳为:

一、展现人物情感冲突和心理动作过程;

二、通过上述途径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歌剧形象;

三、形成音乐戏剧的综合高潮;

四、成为全剧戏剧冲突的有机一环和情节展开的重要阶段,并常常作为剧情转折的必要契机而存在,有效推进情节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使冲突性咏叹调成为歌剧音乐整个表现体系中最受作曲家器重的声乐体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