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波旁氏
显理第三弑,国人拥波旁侯显理第四入继,盖最有贤名之路易第九裔也,犹光武之出于景帝七世孙云尔。以第七子别封波旁,故别为波旁氏,实与加颁的氏同为一家。虽支属少远,而迎入继统,既非异氏,又非篡争。并非大乱易朝,与守文世及者无异;而法人必别为异朝,甚不可解。甚至後加颁的腓立第六,以腓立第三之孙继统,于腓立第四实为胞侄,于路易第十、腓立第五皆为从兄弟,入继大统,名义尤正。欧人法人尤多,古今岂尽得子而传之?苟非传子即以为易朝,如斯之例,在欧人中亦不尔。不解法史乃以加颁的分前後二期,而以前朝为亡也。腓立第六之至亲犹如是,何况波旁氏之疏哉!今以中国人视之则不便,故不从焉。
1589年后加颁的亡
波旁王朝
欧人重天而轻父,无祠庙之祀以追远而收族。故一王之起废,与民之关系不深。权臣之篡位,与远支之入继略相同。甚至迎君于外,嫁女而国随嫁于外焉。惟市井不惊,制度如故,除二三亲贵有所关系,馀皆视若无有。即有争位争地之事,亦当时日行之常,司空见惯,民亦忘之。故苟非异国异种以兵入侵兼并于人者,有奴隶之恐,则欧人于移朝之事,殆无足重轻也。观权臣大武额与远支显理第三之为国人迎立,视同平等,可推见法俗矣。
西千五百八十九年,显理第四以才贤由疏从入继王位。西班牙王罗莱内侯皆以故王之亲,欲觊觎法王位。旧教徒恶波旁故从新教也,乃引班、罗兵入。王结英破之。既知国人多从旧教也,乃改从焉,以靖国人,王权乃振。因出财与诸侯买地,侯国渐多纳邑者,王畿乃大。显理常恶列国之争,民生之困。举苏理为相,积食劝农,除疾苦,弛教禁。欲混一欧土以弭兵,始攻奥而被刺死,千六百十年卒。
子路易十三,少而嗣位,与母后美利交恶用兵。母出奔,既复好如初。王少恩信,非有异才,惟信任教长黎塞留,为相二十馀年,开霸欧之业,则幾若齐桓公之任管仲矣。黎为欧洲名相,自俾斯麦前,殆无过之。其策以制诸侯而恢王权,挫寇敌以张国威为主。新教徒挟英来犯,筑堤数十里海上,以截英兵而败之。于是新教党悉平,皆受严禁。频讨强侯,皆平之,执强侯不用命者诛之。母后与王弟党焉,并加流放,此真范睢之说秦王矣。于是举大兵,南逾阿尔频山,两攻班京,三伐日耳曼,取其地,所谓三十年之争也。与英、意、荷、瑞、葡盟,而断班右臂,于是班亦受盟。两强折节,而法遂称霸。至今累经变败,尚赫然为强国。虽历世有英主,法民亦踔厉,而黎塞留之功不可没也,与吾国张居正亦遥遥相对焉。乃始派使各国,设京报。其风雨表、玻璃镜、火漆、皆制于是时。奖励工商航海,开东南洋殖民地,通商中国,皆黎塞留时为之。黎塞留与姚广孝,皆以僧为名相,可偶矣。吾游各国,见黎塞留像,秀骨稜稜;游西山,见姚广孝像,乃如伏虎也。君相同卒于千六百四十三年,当明末崇祯十六年也,子路易十四嗣。
欧人移朝无足重轻
查理第四
路易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