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释宫·景寺之属
此长子稻孙为予游览之便而撰,其中命名,多半非专用于景寺,亦为西国宫室所通用。顾述寺者皆取状寺,遂成寺字。
通俗所称为教堂者,在法文称为église,在腊丁文为ecclesia(又作iglesia,音相似),在希腊文为ekklesia,厥义为会、为合。凡教徒合而为会,皆曰église(英文曰church,德文曰Kirche,亦同出一根,惟渊源较古。义文曰chiesa,则直承腊丁字,在腊丁ecclesia固亦称chiesa也)。小之以一堂之团体为—église,因而及于建筑物,于是教堂亦即曰église。大之则全教为一église,如昔日义大利有景宗所君临,自成一罗马派之旧教国。其时称其国者,即曰église之国。又如关于宗教之法律(亦称寺院法),曰droit ecclesiastique,即ecclesia之法律,亦即église之法律也。故谓教堂即église则可,谓église即教堂则不可。西音既非所习称,教堂又言不雅驯,今用景教流行碑字,称为“景寺”。
教堂一词之起源
论今日各式景寺,大致分为二派,一派自东方小亚细亚发源,如圆式、六角式、八角式、希腊十字式皆是;一派自西方罗马发源,如长方式、腊丁十字式皆是。二派起原虽殊,而自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采用仿效,初无定规,因地制宜,各适其用,非若矿植物产之有分布地图可划也。通观东方起原各式,莫不以圆为原则,盖小亚细亚之建筑,本擅长于圆,与他人种建筑,迥不相类。景教创兴彼地,其建寺自以圆为原则。由圆式一变而为正六角式或正八角式,再变而为希腊十字式,即所谓东派,亦曰毗山丁建筑(康斯坦丁帝未建都以前,康斯坦丁堡名毗山)。毗山建筑,长于瓴屋(瓴屋後详)。至起原西方者异是。论理景教自东徂西,其建寺也,亦宜仿东式,不当另有所谓西派者。然所以不同之故,在当时情势使然。景教入罗马之初,帝威方烈,禁遏綦严。景徒于地面之上,丝毫不能展其势力,乃隧地通穴,以为隐藏,即所谓catacombe(字义别见)者是。举凡教中礼式,及传授教义之事,皆隐隧为之。迨景纪三一三年,康斯坦丁帝诏许景教无禁,景徒遂出catacombe而至地面之上。其时地面上无公然建造之景寺,乃即旧有之basilica当之。basilica(字义别详)者,罗马向有之公建物也。嗣後即为教专建之寺,亦皆以basilica为型式,相承至今,即最新筑者,仍不脱basilica窠臼(今大寺尚称basilique)。basilica为长方形,故罗马起原之寺,不圆而长方,由长方变化而有腊丁十字式,即所谓西派,亦曰罗马建筑。罗马建筑长于穹(穹後详),若英国景寺之多取两衡十字形,则又腊丁十字式之变式也。
各式景寺分为二派
拜占廷式
罗马式
十字之为形,纵衡互交,为理极简,故其为用最古又最多,如印度及斯干地那(瑞典、诺威之地)之卍字、埃及之早字,皆十字鼻祖也。在印度,火教以卍字为全智全能之徽标、万物生命之根源。在埃及,偶像教以早字寓灵魂不灭之理意,于是十字与宗教遂成不可解离之缘。在景教,因《旧约》载摩西竿举铜蛇以愈民(见《民数纪略》二十一章。景家论此竿为景教十字根本),《新约》记耶稣受刑十字架而复活,故于十字标形,尤为多用,幾通新旧派景教所及之地,无处不见此标也。标用既多,标形万变,综论之凡有四类:一曰无首十字,二曰四支十字,三曰两衡十字,四曰三衡十字。第一,无首十字者,丁字形也,在四类中为尤古,本多神时代旧标,厥意象生命,厥用在祝贺。继而有用十字以施刑者,胥取此无首十字,于是无首十字由宗教标象一变而为刑具。腊丁名此十字为刑具十字crux patibulata,此类十字,向不在景教十字之内。自近世考古学者一派,发掘隐隧,见石棺所雕,往往为无首十字,希字首尾母A、Ω之间(耶稣自谓始始终终,故此首尾字母恒为景门所用,原出《新约》),亦往往有无首十字,遂兴耶稣所刑十字乃无首十字之臆说,而无首十字亦列景标矣。第二,四支十字者,正十字形也,自来最为景教所常用。自十五世纪以降,爱弼哿普所佩及其卤簿,均限用此四支十字,故又称爱弼哿普十字。此类变化极多,其最屡见者曰希腊十字,其四支长短均齐如一者也;曰腊丁十字,其四支之三端齐,一端伸引为足而独长者也;曰安得烈十字,纵衡斜交者也;曰马尔大十字,四支之端幅阔而交处幅狭者也。馀曰耶路撒冷十字,曰佛棱次十字,曰都卢十字,曰墓场十字之类,名状各殊,举不遑举。第三,两衡十字者,一纵而两衡。上衡短,下衡长,俄国所用,亦称俄国十字。自十五世纪以降,必有君牧师及高级爱弼哿普职者,乃许卤簿用是,佩章用是。又有高级爱弼哿普十字之名,其所以有较短之上衡者,原出《新约》:耶稣既刑,彼拉多标字于其十字架上,曰“拿撒勒人耶稣,犹太王”。後世雕画家于耶稣之十字架上加一短衡,刻画为 I.N.R.I.四字,以示彼拉多所标腊丁文 Iesus Nazarenus Rex Iudaeorum。聚此四字,省(以首母为省字)而为I.N.R.I.也。从是亦有短衡上无字之两衡十字。第四,三衡十字者,两衡十字之下端更加一短衡之十字也,自十五世纪以来非景宗不得用,亦称景宗十字,惟景宗专用,故最为罕见。以上四类为景教十字,其景教以外之十字兹不遑及也。
论十字
无首十字
迨十二世纪初葉,郭脱美术盛行(郭脱,日耳曼种)。其建筑景寺也,于瓴屋之圆易为尖,于穹窗之环加之锐,形若鱼首。夫鱼本景教标象,故此郭脱派建筑,以鱼形为特色,而亦愈有说(希腊文耶稣基督上帝子救世主为Iesous Christos Theon Vios Soter,集此五字首母而联合为Ichthus一字,鱼也。景教标象,鱼故为其一)。
四支十字
二衡十字
三衡十字
旧教布置其寺,大致相同。在罗马所见,大概以腊丁十字式为多。腊丁十字式者,开门入内,即十字之长足,两旁列柱为两行四行不等,视寺基广狭为增减,此列柱之间,正中一行,谓之中央nef,左右各行,谓之侧边nef。此nef本袭basilica旧称,出于腊丁字之navis,译意为船,以两旁列柱,其状正似古船。今音义兼用,称曰“枘桴”。
古basilica之枘桴,两端均为半圆形,名曰abside(腊丁字apsis)而无门。迨改以建寺,则留其一端以为正座,改其一端以为正门(亦有两abside之景寺)。所留之abside,则加以种种人工,使光线射入。恒如觌面,隔以金黄之色。故射来之光线,虽斜而似正,虽屈而似直。此abside,在basilica为法官判事之所,名曰tribunal(今裁判即称此字),较nef稍高一二级。今景寺此处亦高,为教中职官礼式时诵歌之所,或因古制而称tribune,或因歌用而称choeur(腊丁字chorus),或设chapelle(详後)三间五间不等,则别称为chorea。凡此等名目,各寺不能一定,而此半圆形之名abside,则虽易地不改。今用abside本义,称曰“半圆”;于tribune称“正座”;而于chorus、chorea则音义兼用,称“歌路”,称“歌赖”(歌路者,指教中职官诵歌之所,非必在半圆也。如中世纪之长方寺,每于中央枘桴全长三分之二处,至于半圆之间,以石栏划一方,为诵歌之用;而半圆则供神坛,不作诵歌用。此时半圆即不可谓歌路,而此石栏杆以内乃称歌路也)。
哥特派建筑之特微
枘桴
歌路
自正门至正座,循枘桴而行,至适当十字横竖交点处,其前面者曰transsept,厥义为栏杆之前。盖正座与枘桴相接处,每有栏界之,而此transsept适过此栏杆前也。惟transsept之名,统十字横画之两臂而言,今称左右“栏臂”。
栏臂与枘桴纵横相交之中央,为一寺正中,通例此处有坛,坛设供几,直向正门。坛之四隅,有柱支顶,盖是谓ciborium(ciborium者,埃及一种植物,实如豆荚。希腊人象其形为酒器。教中用豆荚形之匣,以藏祈神所用之麵饼及酒,匣藏于亭,故用此植物名以名亭),教中行礼最尊严之处。罗马派旧教,一寺之中有若干供几,法文所谓autel者是(腊丁字altare厥义为高)。此若干autel中,在此ciborium内者,为maitre autel,惟寺中最高职官,始于此行弥撒礼(弥撒二字已为教中通用,兹不赘释)。最高职官又必于最大祭日,始于此行弥撒礼。autel上之精龛然者,法文名曰tabernacle,即贮弥礼时所需麵饼葡萄酒者也(古制贮于金制鸽形匣中,悬于顶,或贮ciborium匣中,今皆用tabernacle)。凡maitre autel大者有盖,法文称曰baldaquin,本出义大利字之baldacchino,此字原为Bagdad,土耳其地名也,义文称此地为Baldacco,地出金绣织绸,古代帝王均取为宝座之盖,从此称座盖曰baldacchino,即由此地名转成。景寺初兴,亦用绸为盖,即用此名。至后世建筑术精,去柔软之绸,改用不朽之建筑,留其形状,仍其名称,于是虽金类石类造成之亭,亦名baldaquin矣。观夫此字之不原于腊丁文,可见此制之创未古也。今通译意义,名autel曰“几”,名maitre autel曰“弥撒几”,名ciborium曰“亭”,名baldaquin曰“亭盖”,名弥撒几上之tabernacle曰“龛”(此maitre autel之称,惟在罗马派旧教之景寺可用,如希腊派旧教与新教各派皆惟一autel,则自无所谓maitre矣。而稍偏东欧之地,与兰因河畔,其景寺每有两半圆,而栏臂、两亭者,则又有两maitre autel也)。
栏臂
圣饼匣
祭坛
华盖
景教防禁未弛以前,地面之上,除私家设几行礼外,别无公然行礼之几。惟catacombe中,窦壁葬骨为墓,墓上铺石为供神行礼之所,实今日景寺所谓autel之嚆矢也。当景寺初建时,念catacombe中之坚苦而不忍忘,于弥撒几地位必肖catacombe,而安于殉教者坟墓之上。求殉教遗骨而不得,则取诸catacombe中。今catacombe之古坟发掘无已,而景寺中无殉教遗骨者亦已无有。殉教遗骨,必在弥撒几之下穴地藏之,是为crypt。入crypt者,大概从弥撒几前之石级而下。石级通例,分左右环下为两道,低于枘桴地平约六七级。低处为马蹄形,即所谓confession者。石级向弥撒几,既下,即在弥撒几之前,觌面神龛,即殉教者遗骨所在,适弥撒几之正下也。由左右折入,为crypt,非烛不明,其中不外古石与教人坟墓而已,所以仿当时catacombe者,教徒于一定之日行礼于其中,广袤不一,形状亦不定,不如景寺之大概有定式也。今称crypt曰“窖”,称confession曰“忏悔磴”。
弥撒几
墓上铺石供神行神
忏悔磴者,但用行礼,不用忏罪。通常忏罪所用,别有confessional,大概木造小亭,可以移动者为多。间有穴墙者,形状与木造者无大差,位置本不一定。木造者,以排列在中央枘桴两旁为通例。亭分三小室,中室听忏,旁室诉忏(二人不并忏,故最减者但二室),各室仅容一人。中室与旁室不相通,惟有铜网一小方(亦有以不透明玻璃代者)漏达声浪而已。中室有门,分为上下两截,中设坐位,听忏教士坐此。教士不在,则上下两截门均闭;教士在,则上开而下闭(简单者,上截无门,幛以帷)。旁室无门,无坐位,有小几,为诉忏者跪久倚手之用。几上恒贴景经中语,或绘耶稣像。此confessional形状似亭,故今称“忏悔亭”。
忏悔磴之前,即中央枘桴。古式旧教之寺,两旁间有两台,名曰ambon。右为诵读福音之所,左为诵读景徒遗文之所(遗文即《新约》中《福音》、《使徒行传》、《默示录》以外各篇,如保罗《达罗马人书》等。至今诵经至《福音》,必移经于几之左隅,诵至遗文,必移经于几之右隅,此左右台制遗风也)。此制今罕见,间有一二旧寺,尚存遗台。闻英国景寺此制尚多。或谓此二台,其一有置书之案,其一无之。是一为诵经之所,一为讲经之所。今不见有用此者,亦惟据书想像,不得亲见以证之矣。今竟称“台”。
忏悔亭之形制
讲道坛
枘桴之极边为小室,称曰chapelle,此後世景寺渐扩所增,论希腊腊丁十字形时,不及此也。chapelle之大小无定制,多少无定限,装饰之繁简尤无一定,大概景宗之墓为多。或置一几,或置数几,实自成一小寺。凡景寺初营,规模未备者,虽独立一地,不附属于景寺中者,亦名chapelle。彼教徒在中国所营,即此chapelle居多,完全之église,所罕见也。似寺而非寺,不可以蒙寺称,今名曰“刹埤”,固取音似,亦犹言刹寺之埤小者也。
有一种刹埤为洗礼之用者,大概中央置洗礼之大石盆,别称为baptistaipe。论教理,洗礼之所埤不当即在寺内,如佛棱次、批撒等处大景寺,均于寺外另建一圆形或正多角形之洗礼所,所门与寺门正对,一道为隔,寓未洗以前不许入寺之古意。今景寺公开,无人不入,入者不必曾受洗礼,故洗礼所大都废弃,而于刹埤中辟一室为之,亦简法也,今竟名“洗礼所”。
景寺内墙开穹而无门者,皆曰arcade,本出arc,弓字,今称为“穹”。穹之居正中而外向者,曰arc triomphal,世译为凯旋门(门字即用弓字)。此既非门,尤非凯旋之门,惟以形似为名,姑徇通译。
景寺中举凡穹、墙、柱、几、艮覆、地平之属,至于半圆顶凯旋门,殆无不以mosaique为饰。考古罗马神话,文艺学术之神有九女,称曰Musa。罗马学者聚会讨究学问之公建物,遂因Musa而名musea。此musea广屋,敷地者聚各色细石配合为纹,至为精工。此法乃渐渐推广及于他物,不独敷地一端。初,此法即用musea为名,迨中世纪,应用变化,踵出不穷,于是musea一字,支别为二:指其屋曰musaeum,今称为musée(通译为博物院,未适原义);指此术曰musaicum,即今所谓mosaique,凡聚各种有色细材,或石或木,更或他种材料,点点相配,合成一图一画,皆以此称之,美术中之一种。我国固无此术,即无可配译之名。而景寺装饰,以其经久,采用最多。故此mosaique—字,虽非景寺专有之名,而言寺者不可无以称之,今称曰“聚珍”。
刹埤
洗礼所
聚珍
附属于寺中者,犹有sacristie一种,间数、形状、大小均不一,为祭器所藏,礼衣所藏,寺中宝物所藏,及寺中职官更衣驻足之地,例不引外人入视。遇有名器、名画藏其中者,则有导者候人拜观时为之说明。此等sacristie有神藏之义,称为“神奥”。
又教徒聚宿之所,曰convent。或有附属于寺者,其为状大都周围方庭,有廊。廊楼为室,室各相等,教徒习焉宿焉。方庭曰cloître。围廊大概有古物陈列,为巡礼景寺者所乐观。罗马景寺,昔有convent附属,今但存其方庭者,则景寺修葺所卸下之建筑物断片,恒列其中,专供游者访古之用。今称convent为“寺寮”,称cloîstre曰“方庭”。
寺寮中有réféctoire者,教徒会食之所。剖其字义,有效法复习之意。耶稣示其徒擘饼之法(详《新约》),景门历世传习,于食饼之前,必效耶稣擘饼法,此会食所之所以称réféctoire也。今名“食堂”。
神奥
寺寮(修道院)
景寺之顶,有为高凸半球形者,有为塔上半球形者,其中建筑,分上下二层。包于外而在上者曰dome,即腊丁字之domus,犹言屋也。裹于内而在下者曰coupole,出于义文之cupola,本意为碗,谓其状似碗覆也。每有景寺以dome著名者,即称全寺曰dome。其以coupole名者亦然。用语要在习惯,知非可泥于文字之间。今名dome曰“瓴屋”,名coupole曰“艮覆”,取“艮覆碗”之义也。
景寺等级不一,有所谓cathedrale者,乃一区之长之所辖。故必有区长传道之椅(此区长大概为爱弼哿普。此爱弼字,法文曰évéque,义文曰vescovo,英文曰bishop,德文曰bischop,无非从腊丁之episcopus来,教职名也)。字本原于腊丁字cathedra,厥义为座为椅。凡寺之半圆,大概有椅;然独得椅名者,必区长所辖之寺。其等级较卑者,固不以椅称。即等级较高,如罗马彼得寺,有景宗椅者,亦不以椅称也。
艮覆
传道之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