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5年11月29日,星期日,晚上7时整。陇县县委书记杜长生按照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准时打开了电视机观看《新闻联播》。头条新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播音员声音清晰洪亮地播报道: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于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杜长生立刻意识到此新闻事关重大,他一下子坐直了身子,聚精会神地聆听总书记的讲话要点,生怕漏掉了哪一句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

新闻播放完毕,杜长生依然沉浸其中。思考了一会儿,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县长赵甲宏的电话:“甲宏同志,刚才的新闻看了没?”

“长生同志,中央这个会确实太重要了,咱们贫困县脱贫,我看是不是机会来了?”赵甲宏的声音流露着激动。

“不错,正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央方针很明确,总书记态度十分坚定,脱贫进入攻坚战,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总书记已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这次会议也就是向全国发起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咱们都能敏锐地感受到全国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中央一定会尽快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新文件会很快发下来,咱们得迅速顺应大势,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学习好、贯彻好中央会议精神,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全面部署陇县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杜长生的语气中透露着坚定和兴奋。

杜长生接着说:“甲宏同志,我想是这样,今天晚上你好好考虑考虑,明天早上,你把手头的其他事放下,过我办公室来,咱俩当面交流探讨,理一理新思路,部署一下贯彻中央会议精神的几项具体工作。”

赵甲宏回答:“好,很有必要,咱们就是要见早动快。”

通完电话,杜长生看表,正是晚上8点,他拉开窗帘,目光投向远处。巍巍关山只留下与天际相接的一线轮廓,天空有星星在闪烁;千河对岸是九寨十八峪朦胧的村落疏影;近处陇县县城灯火辉煌,东西大街车流穿梭,如彩河一般,广场上的音乐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好一派祥和景象!

人类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与贫困抗争的抗争史。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意识的产生。摆脱贫困,追逐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永恒追求。自从人类脱离动物界,就一直生生不息,不断与贫困抗争。人们在远古时代创造简单工具狩猎、采集、挖穴,以抵御饥饿、寒冷;农耕时代,人们饲养畜禽、种植粮棉、建造房屋,以饱腹暖身;工业时代,人们用工厂化大生产丰富物质与精神产品;信息时代,人们利用人工智能等多种手段不断提升生活品质……这些无一不是在挣脱贫困、迈向富裕。然而,在社会已经发展到高度文明,发达国家和高收入人群不断增加奢侈消费、升级生活品质的当代,世界银行2015年统计的全球最贫困群体还有7.02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0%。一面是富人锦衣玉食、可颐其形,一面是穷人掣襟露肘、箪瓢屡空,这不能不令人尴尬和喟叹!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首先应当是摆脱贫困,中国是最重视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的国家。自从天安门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声音如洪钟般传出,毛泽东不但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思想,还要求“使现在还存在的农村中一小部分缺粮户不再缺粮,除了专门经营经济作物的某些农户以外,统统变为余粮户或者自给户,使农村中没有了贫农,使全体农民达到中农和中农以上的生活水平”。中国共产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千方百计扶危济困、保障吃穿。

20世纪70年代末,以当时生活水平计算,全国农村还有2.5亿贫困人口,邓小平疾呼“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确立了“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行动路线。1986年起,国家开始实施有计划的扶贫开发,设立扶贫机构,评定贫困县份,制定扶贫纲要,明确阶段目标,发展扶贫产业,完善社会保障,拉开了大规模扶贫的帷幕。

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勾勒了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蓝图。

中共十六大后,党中央坚持科学发展,实施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等政策措施。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等民生建设目标任务。4年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出台,开辟了集中连片困难地区扶贫主战场,推行了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衔接。

中共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把扶贫开发提高到了战略新高。2013年,“精准扶贫”理念首次提出;紧接着,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顶层设计了精准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从2014年起,国家确立10月17日为“扶贫日”。十九大后,摆脱贫困被列入全面小康建设三大攻坚战之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成为中国大地上激越的主旋律。

杜长生踱步到办公桌后,望着墙壁上的陇县地图,陷入长久的沉思之中……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陇县先前是个富饶的地方,后来也沦落到与贫瘠交臂。

这地方有山、有水、有川、有塬,还有立体小气候。县域西南面的陇山,是中国西部有名的气候分界线,东南方吹来的暖流,被它挡住前路,陇县的川塬地带一年里热得早冷得晚;海面上吹来的水汽,也被它挡下许多,陇县又成了650毫米降水分界线;高山、峡谷、平川、台塬,丰富多样的地形造就了陇县的立体小气候;山里蓄积的大量雨水,孕育了好多山泉涧水,陇县河溪密布。

陇县,就是这么一块热足水沛、地形复杂、气候宜人的风水宝地,山是绿的,水是清的,川道是刮金板,台塬是粮囤囤。“富有陇州,十年九收”,“山中川,小江南”的民谣,是陕甘宁接壤处老百姓对这里的最好褒奖,他们对这一方水土和生活在这里的陇民十分眼热。

这里后来落伍了,有山多川少、靠天吃饭、自然灾害频仍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随着古丝绸之路衰落,现代铁路、公路绕陇山而行,这里成了“陆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是匮乏就是滞后,现代文明辐照不足,支柱产业要么不大,要么不强,经济发展动能不足,故而逐渐衰颓成了穷乡僻壤,人民生活还在温饱线上徘徊。

陇县偏居一隅,民风淳朴,人们质朴善良、勤劳本分、甘于吃苦,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新编《陇县志》里,就有“本县古为周秦发祥地,旧志载,居民习俗忠厚,不好华靡,勤稼穑,务本业,讲究礼仪”的记载。陇县人不乏勤劳节俭、发展家业的传统。

《东方红》唱响神州大地后,陇县人民从“三座大山”重压下获得新生,翻身解放,站了起来。从敲锣打鼓、扭秧歌、舞狮子、耍“活龙”、游社火地欢迎解放军进县城那天起,他们就盘算起了富裕梦。土改分得田地后,山民们更是热情高涨,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的强烈欲望油然而生。他们先前被压得直不起腰,直到有了土地,他们才有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头”的思量。浑身长满憨劲,骨子里又携带着吃苦耐劳基因的陇县人,指望靠着在自家田间耕耘劳作与贫困说“再见”,过上不愁吃穿的美日子。百姓们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与贫穷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不断寻找着通往富裕的路径。

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坚持过“以粮为纲”;为了粮食高产,他们兴修过水利、平整过土地;为了手里有钱,他们发展过多种经营、兴办过乡镇企业……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驱动下,陇县人凭着勤劳的双手,走出了昔日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窘境,过上了比先前好了许多的光景。

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后,《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红了神州大地,960万平方千米的山河迎来了改革开放。从那时到今日,陇县发生了让人惊喜的变化。然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甭说与东南沿海地区沧海桑田的巨变相比,即便是走一趟周边许多县区,陇县人都有自惭形秽的感觉。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陇县的社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都远远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198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刚超过150元的国家贫困线,被认定为陕西省贫困县。此后的两三年间,省里加大投入,鼓励贫困县“摘帽”,县上一咬牙就把穷帽“摘”掉了。

很遗憾!名义上摘掉穷帽容易得很,但真正摆脱贫穷可不是一说就成的。那次摘帽,摘掉了穷困的“名分”,但真正的贫魔依然还缠绕着陇县和陇县的人民。2001年,陇县又以升级版的形式进入国家592个贫困县名单。2012年,陇县又被刺眼地圈进61个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个字,“穷”啊!

杜长生虽然当年5月才担任中共陇县县委书记,但生在农村又有长期在农村工作的经历,让他养成了乐于和群众打交道的习惯。一踏上这块土地,他便开始白天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夜间翻阅《陇县志》和相关资料。走访完县级部门和各镇,召开过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后,杜长生的眉头紧锁了。他曾深有感触地对人一连说过“三个想不到”:“想不到,还有许多农民住着‘板板墙’危房;想不到,还有好些贫困人家过着‘嘴上捋、身上省’的穷日子;想不到,还有不少山里人一辈子没进过一次县城……”

他决定,提议常委会组织县委中心组学习中央扶贫会议精神,选拔配齐扶贫第一书记,摸清贫困人口的总体情况和分类底子,安排县级领导带队深入镇、村调研,多措并举,尽快把在2020年以前摘掉陇县贫困帽子的口号喊出去。总书记向全国人民承诺、向全世界宣布了,他们也要向全县人民承诺,向党保证!

回到办公桌前,他坐下来思索片刻,翻开笔记本写道:“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跟中央的部署和决策,团结和率领全县人民扑下身子,知难而进,与贫穷展开不屈不挠的决战,有中央、省、市的英明领导和大力支持,我们志在必得,不获全胜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