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陇县有7镇31村种植苹果,东南镇的演峪山、梁甫村,东风镇的普乐塬村,固关镇的水滩村,是闻名遐迩的四大苹果基地。
东南镇演峪山是陇县苹果种植明星村。全村191户人中有90%以上的人家都种苹果;1700亩耕地中,苹果地占了1500亩,人均占有果园面积超过2.5亩。多年来,在党支部书记李桂芳的率领下,村里成立了苹果种植产业合作社,探索出了苹果经营的“五统一”模式,许多村民靠着苹果脱了贫,又靠着苹果致了富,率先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有158户农户都在陇县县城或宝鸡市买了商品楼。张引军、闫建国、闫鹏春、康建鑫是演峪山有名的四大果农户,四人都是共产党员致富能手,每户光苹果的年收入都在6万元以上,闫建国的年收入接近10万元。
梁甫村有1850亩苹果园,人均占有面积超过1亩。63岁的果农高存元从1993年起就开始务苹果了,价格好时,每亩年收9000元上下。他曾经帮盛源代收过苹果,知道梁甫苹果收入的家底。高存元说:“年份好时,光我们村就能收25万多公斤的苹果,单价高到7.2元,一年就能收入180多万元。”果农高儒太家情况和高存元家差不多,他家果园面积大、作务精细,苹果的产量、品质都高人一筹,收入十分可观。
在普乐塬村和水滩村,务苹果的收入都超过了村民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许多先前家境贫穷的人家都靠着果园脱了贫。
苹果富了种果人,但果树也会老,陇县有好多果园已经过了盛果期,亟待更新换代;管理措施陈旧粗放,也制约了一些正值盛果期的果园的增收潜能。
发展苹果生产,实施产业扶贫,果园必须是高效果园,苹果必须是优质苹果。果园提质增效,刻不容缓。普及现代技术、规范管理流程、科学浇水施肥、控制农药使用,淘汰劣质果园、更新老龄果园、改造低产果园、培育高产果园,陇县人不但“软”“硬”齐抓、两手都硬,更是持之以恒、攻坚克难。
贫困家庭的低产园改造和集约化管理是最让人头痛却又是产业扶贫非闯不可的难关。县、镇两级蹚出了组建果业合作社和委托管理的新路,合作社对果园实行统一建园、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对体弱多病、无力经营果园的贫困群众实行自愿托管、按比例分成的政策,安排有劳无园的贫困人家务果园获得劳务收入……这些招数挺管用,一下子就把苹果产业升级与贫困户增收统一起来了,真还是实践出真知呢!
从丙申(2016年)到庚子(2020年),5年一晃而过,“老园”枯木逢春,效益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秋风吹过,苹果红了,这是陇县果农们一年里最喜悦的时候。2020年的金秋季节,果农们比往年更高兴,实施了果园改造和标准化管理的5万亩苹果,取得平均亩产超过1500千克、产值上了9000元的好收成。
在众多喜笑颜开的人群中,有一批人先前很少有过笑容,现在却笑得最开心也最引人注目,他们过去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贫困户,如今他们手里有了钱,可以和大伙儿一块奔小康了。那些人中,有些人还没有种苹果,是靠着在苹果合作社里打工脱了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