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97

初秋,陇县大地上到处都呈现着一派丰收的景象。农户院里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鲜红的辣椒挂满了家家户户的房檐,烟农们正在将出炉的烤烟分级扎把。八渡镇杨家庄村五保户老人徐条叶正在院子里将采收回来的核桃脱皮晾晒,大半个院子晒满了核桃。

徐大妈今年68岁了,像一棵古槐,虽饱经风雨,但骨骼硬朗,沧桑岁月在她黝黑干瘦的脸庞上刻下深深的皱纹,笑起来的时候,活像绽放的菊花,她腰不弯,背不驼,精神矍铄,走起路来和年轻人一样风风火火,锅灶、针线活样样娴熟。

“大婶子,明天我家摘烟叶你去不?我爸让我来请你。”村里的烤烟大户让他的小女儿来叫她。她心细手快,不伤烟叶,码放得也整齐,每次摘烟叶都要请她当帮手。

“我去哩,在家也闲着,明天一准儿到!”她向站在大门口的女孩答应着。

徐大妈老伴早年出走,一直没回来,她的儿子因为家里穷,娶不起媳妇,就到别的村做了上门女婿。她每月领500元的供养金,负责照料她的侄子每月领160元的照料护理补贴。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县上给她发放了贫困户建房补贴,帮她盖了一座新砖房,去年她自己又挣扎着盖了两间新房,一砖到底,一间做了灶房,一间是客房。屋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具物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清清爽爽。

“你都快七十的人了,有国家供养着,还不歇着,挣钱盖房,为啥呀?”村上的年轻人问她。

“国家给的钱是够花了,但我身子骨还好,不想成为国家的拖累,挣点钱自己花起来宽展,也舒心。以前又黑又小的房子住怕了,现在多盖房子,住得宽敞点!”她总是笑着这样说。

徐大妈这种自强自立的精神从何而来?这还得从头说起。习总书记“一个不能掉队”的指示发出后,八渡镇镇长张陇娟把她作为“一个不能掉队”的扶持对象,一有空就去徐大妈家,促膝交谈,谋划未来,激发动力。徐大妈按照她和张镇长合计的思路,一板一眼地实现起了她的致富梦。经过几年的努力,她不仅没有掉队,而且还当了村上脱贫致富的排头兵。

徐大妈的事例揭示了一个道理,弱势群体最需要的是心贴心地关怀、手把手地扶持,只有这样,“一个不能掉队”的目标才能实现。陇县在脱贫攻坚战中以此为借鉴,动员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弱势群体增强发展信心,寻求发展门路,想方设法让那些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弱势群体慢慢过上好日子。县长赵甲宏常对部下说:“贫困户也有过好日子的愿望。作为扶贫干部,即便他们的愿望是一滴水,我们也要让它泛起涟漪;是豆大的火苗,我们也要让它燃烧为熊熊烈焰。”

的确如此,在各级干部的帮扶下,各类贫困户都以饱满的热情与贫困进行顽强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鼓舞人心的成果,习总书记“一个不能掉队”的指示,在陇县大地开花结果。有人作诗以表达对脱贫攻坚好政策的拥护之情和赞誉之声:

春风染绿大关山,

日照千河映陇川。

扶贫路上不掉队,

攻坚途中勇向前。

干部包抓做产业,

群众实干夺丰年。

逐梦小康百业兴,

乡村振兴俱欢颜。

这首诗就艺术性而言绝对算不上佳作,但作者的心是滚烫的。脱贫攻坚在他心里就像一把燃烧着的火,必将引起27万陇县儿女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