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2

陇县顺丰家畜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理事长李芳霞,当年是冲着奶羊及其羊乳旺盛的市场需求和稳定的价格创办羊场的。创业之初,她曾面临想扩大规模而资金匮乏的两难局面。在她欲罢不忍、欲干不能的苦闷时刻,脱贫攻坚开始了。

好几年过去了,李芳霞仍清楚地记着当时的情景。春节刚过,在一个午后,县委书记杜长生、县长赵甲宏来到了她的羊场,还带着副书记赵一键、副县长张宝林和畜产局长王拴成,他们聆听了她对羊场情况的介绍和她日后的打算,询问了她遇到的困难。

李芳霞看着一脸诚恳的领导们,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资金难题倒了出来。领导们和蔼可亲地对她说:“你说的情况,其他养羊户也反映过,你再把扩大羊场的事认真考虑考虑,把各个环节想周全些。我们会把问题带回去认真商量研究的,看能不能把办羊场与脱贫攻坚的相关政策结合起来,既解决你羊场资金制约的瓶颈,又解决贫困户想脱贫但苦于没有门路的问题。”

临走时,领导们再三嘱咐她:“好好干,希望你既能大发‘羊’财,又能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很快,县上“奶羊托养”新政出台了。李芳霞把羊场改造成了顺丰畜产专业养殖合作社(以下简称“顺丰”),附近4村的贫困户将每户4000元的扶贫直补资金投进了羊场,实行奶山羊托养,保证每户参与者一年的分红不低于400元,入股社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获得劳务收入,也可以接订单种植青贮玉米、苜蓿,5年后可选择继续参与养殖或者收回所投本金。

奶山羊“托养扶贫”政策一下子激活了顺丰。2016年,合作社奶羊存栏一跃飙升到了623只,其中泌奶奶山羊236只,当年实现利润23万元,此后年年都有攀升。5年眨眼而过,顺丰家畜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年利润已经超过三十万元;更重要的是,参与奶羊托养的贫困户一户不落地全部抹了“贫帽”。

“生态乳都”建设,给陇县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更为贫困群众奔向富裕拓宽了阳关大道。依托奶畜乳品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通过资金、技术等多种扶持政策叠加并用,陇县奶畜精准扶贫的“三项行动”硕果累累。“绿草行动”扶持601户贫困人家种植青贮玉米、紫花苜蓿2958亩,户均每年比普通大田作物增收2060元;“白羊行动”引导70家贫困户建成小养殖场、家庭牧场,45个规模养殖场带动贫困家庭4449户脱贫;“蓝衣行动”帮助1024名贫困群众进入和氏乳业、小羊妙可及其养殖场务工,人均月收入2100元。

高寒川牧业东风镇奶山羊养殖基地是和氏乳业依托中央财政资金建成的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从工程基建开始,和氏乳业就以助力脱贫为己任,各种用工优先考虑安排贫困户就业。2019年投产后,基地采用资金入股分红、合同种植饲草、安排劳力就业等途径,帮助穷困家庭脱贫致富。

东风镇下凉泉村贫困户王建芳的家离“高寒川”东风镇养羊基地很近。丈夫出车祸,两个孩子还要她抚养,她家已负债累累,生活相当窘迫。养殖基地筹建时,基地筹建处就吸纳她参与工程建设。现在,她在羊场上班,每年固定收入超过3万元,企业还给她办了养老保险,她说她对现在的生活“挺满足的”。还清了债务,还有了存款的王建芳对未来信心满满,希望以后能建起自己的家庭牧场。

如今,只要有人提起“生态乳都”建设对陇县脱贫攻坚的贡献,陇县领导们的脸上都会浮现出掩饰不住的自豪与欣喜。是啊,这是他们用心血和智慧写在关山与千水间的大文章,用辛劳和汗水呵护成长起来的孩子。“孩子”已经能为陇县脱贫攻坚、追赶超越尽汗马之劳了,他们能不高兴、能不收获成就感吗?

高兴的岂止只是他们,摘掉了“帽子”的贫困户、富起来的陇县百姓比他们更高兴、更喜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