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80

23岁,本该是朝气蓬勃的奋斗年华,可怜的王小利(化名)却在这时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

王小利是八渡镇杨家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已是他患病的第4个年头。他瘦高个儿,脸色苍白。家里现有3口人,父亲在家务农,5岁的儿子还在上幼儿园。他媳妇自他患病后外出打工一直未归。

2017年1月9日,王小利瘫坐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的长凳上,手里拿着化验确诊单,最后一行的那几个字犹如一声惊雷向他劈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他只觉得天旋地转。

尿毒症需要靠定期透析来维持生命,那是个花钱的无底洞啊。年纪轻轻却患此重病,王小利觉得自己已经面临悬崖绝壁,走投无路了。

“我该咋办?”王小利摸了一下自己浮肿的胳膊和小腿,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年幼无知的儿子还在和伙伴们追逐嬉闹,老实巴交的父亲蹲在墙角,一锅又一锅地抽着旱烟。

村卫生室把他的情况报到镇医院,镇医院给他确定了两名签约医生。

扶贫干部和签约医生来到他家,先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随后,他们相继详细介绍了国家的健康扶贫政策,鼓励他别灰心、别放弃,好好配合医生治疗。王小利的病属于中央和省上“11+5”大病范围,可以申请门诊特殊慢性病补助,贫困户的报销额度还可提高20%,再说还有合疗报销、民政救助、政府兜底这些政策,他都能享受到。听了大家的话,王小利抬起了头,脸上的愁容渐渐地淡去了一些。

健康扶贫政策一项项落实。

2017年1月,王小利在宝鸡市中心医院住院共花费5142元,医保报销1593.3元,医疗救助549元,民政部门临时救助3000元,他自己没花一分钱。第二次住院费用6514.9元,医保报销4260元,大病救助691元,医疗救助1468.81元,自费95.09元。

2017年2月至2020年,王小利共住院91次,医疗花费共233107元,报销了213273元,自费19246元。王小利每周去县医院透析两次,每次透析费用450元,自费90元。2020年1月到6月,透析36次,透析费用16200元,自费3240元。

国家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及签约医生的精心治疗,极大地减轻了他家的经济压力,缓解了他的痛苦。

八渡镇卫生院的小张是王小利的签约医生,这天午后,他又来到了王小利家。

“这几天身体咋样?夏收季节农活忙,你可一定要注意休息。”小张医生关切地问。

“也没干啥,就拿麦耙匀匀麦粒,别的我爸也不让做。”王小利从屋里拿出小板凳让小张医生坐下。

“那就好,适当锻炼一下可以,但不能劳累,最近气色挺好的,一定要坚持治疗。我给你测一下血压。”小张医生取出随身带的血压计。

“治疗不治疗都是一样的结果,白浪费钱哩。”王小利情绪仍很低落。

“血压正常。别胡想了,你要好好地活着,千万可不能轻易放弃,一定要有和病魔斗争到底的勇气!”小张医生有点激动,他站起来,轻轻地握住王小利的胳膊。“我们大家都会帮你的!国家有这么好的扶贫政策,现在医学又这么先进,肯定会有办法的,你一定要坚持!我等会儿给你微信上发些关于这个病的知识,你好好看看,对你治病会有好处的。”

小张医生和王小利同龄,二人好似兄弟一般,小张医生经常到王小利家和他谈心,开导他卸下思想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好的,听你说说话,我的心情就好多了,要不是你们,我真撑不下去了。你说得对,为了我爸和我儿子,我也得好好地治病。”王小利感激地说。

像王小利这样的大病患者,都得到了政策保障和医疗救治。据统计,2020年,全县75860名贫困人口100%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被确诊救治的30种大病患者共计1304人、1315例。这组数据看似干枯,实则有温度,能让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看得见脱贫攻坚政策的光辉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