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贫困户张永科说自己家里如今的光景,仿佛是他几年前在睡梦里梦到的。这位自幼家境贫寒,刨了大半辈子黄土坷垃都没刨富的“苦命人”,连过好日子的想法都不敢有。没料到他只是用中性笔在政府提供的“菜单”上,打了“奶羊养殖”的钩,说“发”就呼呼呼地“发”起来了。
陇县地域广阔、饲草丰茂,饲牧畜禽条件优越,自古就是重要的畜产地,存留到现在的天然草场有72万多亩,其中不乏像关山草原那样的大片草地,百姓们还有种苜蓿、种禾草和用粮食秸秆、树叶做饲料饲养家畜的习惯。这里是关中西部的粮食主产区,精饲料也相当充裕,在饲养家畜家禽方面,既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又有传统经验。
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驯养家畜。商末周初,秦非子曾在这里为周王室养马。《史记·秦本纪》载:“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汉代,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战马多出自陇山。民国时期,陇县就引进了黑白花奶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的奶牛种群扩大,城郊有了专门的奶牛场。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漫进(陇)州川,陇县人就挣脱“以粮为纲”的禁锢,收获了“黄牛奶改”的巨大成功。20世纪90年代,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产业化“龙型经济”经营模式,奶畜业成为重点培育的骨干产业,奶牛、奶山羊存栏量直线飙升。2010年,县里的存栏奶牛、奶山羊双双超过60000头,跃居陕西省奶畜业第一大县。
有这么多的奶畜,产出的鲜奶如何消化?陇县有乳品加工企业啊!早在1973年,陇县糖烟酒副食加工厂就开始生产乳制品了。陇县有奶畜,缺奶的孩子又得吃奶啊!那年头,奶粉也算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十分稀缺。山区县里几十个人的小厂没能力生产奶粉,那就生产炼乳呗。这个副食加工厂从生产炼乳开始,经过不断的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也开始生产奶粉了,厂名也改成了关山乳品厂。“关山”牌牛奶粉后来获得了“陕西省商业部双料优质产品”荣誉称号,红遍中国。关山乳品厂改制后又被称作“小羊妙可”,名字变了,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非但没降,反而更加畅销了。奶畜数量、鲜奶产量扩张太快,关山乳品厂一个乳品加工企业连续扩产改造也还是吃不消呀!1994年,陇县又建成了和氏乳品公司。和氏奶粉后来也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殊荣。
奶畜有了,乳品生产企业有了,产品又妇孺皆知、十分走俏,发展奶畜乳品产业水到渠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就在陇县县委、县政府正筹谋着要把奶畜产业做大做强的时候,脱贫攻坚战役发起了,“奶畜乳业助力脱贫攻坚,脱贫攻坚促进畜乳发展”的思路应运而生。于是乎,奶畜乳品产业就进了县里的扶贫产业“菜单”。
出现在扶贫产业“菜单”里的奶畜乳品产业叫“生态乳都”。陇县人嫌“奶畜乳品”太小气,不足以彰显蓝图的宏大。这还不算,后面还加有说明:“百万只奶山羊,百亿元产值。”用“乳都”替代“乳品”,表明陇县人要打造的是乳品生产大都会,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奶山羊替代奶畜,是因为羊奶营养更好,更受市场青睐,陇县要占领乳品生产制高点,引领消费新潮流。“百万只”与“百亿元”,愿景量化,气魄宏阔。
陇县的决策层牵住了企业这个“龙头”。
2015年12月31日,中共陇县县委15届9次全委(扩大)会议在陇县招待所庄严举行。这是决定陇县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会议。会议要向县人大提出陇县“十三五”规划建议,杜长生书记慷慨激昂地讲道:
要以科学化、高端化、国际化为方向,强力推进现代奶源、绿色饲草、现代加工三大基地建设,建成和氏7万吨羊乳粉智能生产线,实施小羊妙可乳业技改扩能,建设全国羊奶粉检测检验中心,加快“生态乳都”建设步伐。要实施小羊妙可关山第一牧场、和氏2万只奶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精心筹办世界奶山羊产业发展大会,建设闻名国内外的羊乳生产名城。
县委全委(扩大)会报告首次提出了“生态乳都”建设的概念和构想,为陇县“乳都”建设指出了方向、定下了旋律、展示了前景,陇县人为之振奋不已。
闹完元宵后,陇县第16届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在同一会场召开,县长赵甲宏的报告更是掷地有声:
全产业链打造百亿乳都。稳定奶牛,主攻奶羊,编制生态乳都发展规划。引导扶持小羊妙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品牌,和氏乳业7万吨羊乳粉智能生产线年内生产达效,引进全国羊奶粉检验检测中心。做优奶源基地,重点抓好小羊妙可羊场、夏家湾良种羊繁育场建设,扶持25个规模羊场和家庭牧场,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全县奶牛稳定存栏5万头、奶羊突破20万只,鲜奶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加快饲草基地建设,建成小羊妙可万亩标准化饲草牧场,种植优质牧草7万亩,青贮饲料15万吨。精心筹办好世界奶山羊大会,抢占羊乳发展先导权。
这只是政府工作报告中2016年的“生态乳都”建设任务,就这也已经够高大上、够激励人的了。陇县人对它充满期待,也立誓为之贡献才智、拼搏流汗。
书记、县长在这里虽然没有说“生态乳都”建设与脱贫攻坚的关系,可是报告里是将脱贫攻坚设专题部署的,提高到了“今后几年的头等大事”“所有产业都必须与之对接”等的高度。
话撂出去了,跟上来的是政策扶持。2016年,县财政投资120万元,对全县引进的300只种公羊全部给予补贴;争取宝鸡市财政200万元资金实施奶山羊转型升级,养殖场旧机械设备更新换代。2018年,实施了对新建羊场最低给予10万元、最高1000万元的补贴;出台群众向养殖场交售一只奶山羊补贴200元,种植苜蓿每亩补贴100元至400元的优惠政策;加大了奶山羊全域全程防疫、奶山羊保险、机械购置等补贴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奶羊生产规模养殖、高端发展新模式。
一年后,县委、县政府“生态乳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都变成了现实,和氏乳业建起了亚洲最大的羊乳粉生产线,小羊妙可实现了产值翻番;全县共建成万只羊场2个、千只羊场6个,奶山羊存栏超过20万只。三年后,万只羊场增加到4个,千只羊场达到10个,500只羊场数量增至90个,奶山羊存栏超过了30万只。五年后的2020年,陇县共有万只以上奶羊场6个,千只和500只羊场分别达到15个和96个,奶山羊存栏达到了55万只,两个乳品企业的乳品产量超过12万吨,比“乳都”建设前翻了两番还多,百亿“生态乳都”正按照设想快速稳妥地强力推进。
陇县先后包揽了“世界奶山羊集约化养殖样板场”“世界羊奶加工样板厂”“世界生态羊乳名城”等多个世界级殊荣,“世界羊乳看中国,中国羊乳看陕西,陕西羊乳看陇县”已成为羊乳业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