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41

2014年,扶贫工作开始提速,陇县对以往的包扶安排做了重新部署,将中铁一院包扶村由东南镇梁甫村调整到了城关镇北关村。

北关村,听村名似乎是在城区,条件自然应该好一些,但当老杨来村一看,情况完全颠覆了他的想象。

陇县县城是被三条河环围绕的一个河洲之地。南为千河,北为汭河,东北又出来一条水银河。陇县人习惯上称南边为南河,北边的为北河。陇县从地理位置上看很像一个小三秦,中部州川可以看作是大秦川,而北部山区特像陕北一带,丘陵山地,沟壑纵横,气候干旱,缺少植被,水涵养很差,水土流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常发生水荒。

北关村原名北坡村,与陇县县城一河之隔,村后是几座连着的小山峰,名为邙山,山体陡峭,山根坡台地段散落着赵家坡、北坡、桑家坡几个自然村落,早年居住的都是靠山窑洞。

面前的北河汇入的都是北部山区的支流,正常情况下,只在河床中间有一条几米宽的混浊小河流。而近百米宽的河滩只有泥沙裸露,干涸无水。可到夏季雷雨季节,常有雷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发生,山洪暴发,携着大量泥沙的洪水能掀起滔天巨浪,冲向整个河道及岸边,毁村掠地,陇州城历史上几次大的水患都由它而生。北关,看似属城周地区,其实为典型的穷山恶水之地。

北关村是陇县的贫困村之一。将中铁一院这一中央企业调整到北关村,是给了他们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老杨他们来北关,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村委会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地方,然后是村上的群众和干部对扶贫的态度比较冷漠,村干部见到老杨也并未表示欢迎。当时的村主任(后来成了支书)刘宝玉对老杨说:“你来扶贫,人就不住了,回去待家里吧,协调单位每年给我们村上两三万块钱就行了,其他事如填表汇报之类,我们给你做好就行了。”

老杨一听,说:“这怎么行,钱,我们肯定要给,但必须报项目,看需要做什么事,你们好好商量商量,弄出一个项目工程来,我给院里面报。至于我,必须住在村上,找个地方就行了,不给村上添麻烦,日常生活,我自个儿能照顾好自个儿。”

就这样,老杨在北关村住了下来,一边查看情况、走访群众,一边等待村上拿出项目方案来。

过了几个月,村上拿来了一个在川道小块地带修水渠等之类的计划方案,预算不到4万元。老杨看了觉得好笑,说:“这个不行,这么小的投资,你们自己筹筹就够了,哪用我们帮。”

老杨指导村上干部说:“做规划,要选大项目,所有花费都要一项一项标明价格、计算数量,包括材料、运费、劳务工费等,连图纸设计都要算进去,要具体、准确、可行,不然是不会批的。”

这期间,县上扶贫办又通知,县上部门也要派驻村干部任扶贫第一书记,各方面扶贫人员要组成一个工作队,并任命杨伟为工作队队长。老杨一听,急了,他跑到县上,找到省国税局派县挂职副县长王雅,说他不能担任这个队长,搞调查情况、统计数据、填表等工作,自己是个外行,他们企业重点是想扶持村上搞产业、搞增收。经过争执与坚持,县上同意了老杨的意见,工作队分为两个组,各有所长,各有所管,互相配合。

老杨是一个爱较真的人,他建议给他们驻村人员多包些户,以解决院里领导因入户调研往返费事太大的问题,这样他们工作虽然辛苦一些,但能真正将包扶任务落到实处。县上觉得老杨说得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