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县委常委会结束的时候,已是晚上22点了。
县委书记杜长生回到办公室,却没有马上休息,他用凉水洗了把脸,又坐到桌前,看起了通讯员白天送来的一些送阅件,其中就有一份县委宣传部送来的《关于在全县开展扶志扶智教育工作的初步方案》。
自从2015年5月来到陇县,到2018年,已经快三年了。近三年来,他和县委领导集体经历了陇县发展史上最伟大的一段历史。他们用永不停歇的脚步丈量着陇县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贫困角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挑战。他们携手全体党员干部负重前行,换来了乡亲们的幸福生活,共同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脱贫致富凯歌!
一片真情沐陇州,不负青山不负民。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艰苦奋斗创造的。”县委常委会上,所有常委达成了共识。“我们送到群众手中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只有群众自主创造出来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而这正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位常委的发言掷地有声。
如何激发贫困群众的奋斗激情?
开展扶志教育!
“输血”固然重要,但“造血”更重要。群众内心有了奋斗的激情、信念和信心,就会在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充满永不枯竭的动力。那么,扶志教育怎么开展?实际上,县委书记杜长生一直在认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他思考的视角和基层调研的脚步都在全县最偏远的贫困一线。在经常陪同杜长生调研采访的县电视台记者眼里,杜书记就是一名典型的“下乡书记”。
杜长生翻开自己的学习笔记,上边满满地记录着他关于扶志扶智工作的思考和体会。
———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攻坚一定要聚焦“志智双扶”,着力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拔穷根。
———要突出教育引导,通过开办“扶志”夜校、“道德讲堂”,加强“明理、感恩、诚信、自强”教育,提高贫困群众脱贫技能,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热情。
———要符合群众意愿,坚持“尊民、敬民、恤民”,设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禁赌禁毒会,深化“三评两榜一奖惩”,做到民事民评民做主。
———要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广爱心超市做法,发挥“孝心基金”、群众“身后事”关怀服务作用,引导群众致力改陋习、树新风,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杜长生又想起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6月16日在贵州遵义考察时说过的一段话:“……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杜长生对照原文认真地阅读着、思考着。
随后,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宏周的手机。
“……一定要沉下去,再沉下去。听听群众怎么想,怎么说;听听基层的党员干部怎么想、怎么说。只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的工作才会符合群众的意愿,符合党的要求……”
当他忙完这些,钟表的指针已经接近午夜12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