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

宝鸡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元旦过后召开的。

会议一毕,陇县立即召开常委会议传达精神,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依据市上的总体部署,安排了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定工作,要求全县要有总体实施意见,涉及的职能部门要有专门实施方案。这是一场事关陇县浴火重生的大决战,县委书记杜长生亲任第一组长、县长赵甲宏担任组长,“四大家”其他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是成员。会议强调,各部门的实施意见必须报经书记、县长审签,既是为了文件精神相互衔接,更有打组合拳的考量。

陇县的脱贫攻坚,全面进入临战状态。

县委办牵头,政府办、扶贫办参与起草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拟成了,各部的专门扶贫方案也陆续拟出。一连几日,赵甲宏把码在桌面上的那一厚摞文件翻阅了思考、思考了又翻阅,总觉着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得劲,总感觉欠点啥。特别是产业扶贫的一户一项(目)、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很难“精准”落实,格局也小了些,合力也不够。他把那些草拟文件送给书记,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杜长生看完各种方案后,拨通电话向赵甲宏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甲宏,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把这些文件放在一起综合考虑,你说的三个问题都存在,特别是‘精准’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很容易搞成‘拉郎配’。不‘精准’扶,咋‘精准’脱?这事关乎县上全局,仓促不得。要不,先把文件放一放,咱们再好好想想,看能不能找出更好的途径。你看咋样?”

杜长生、赵甲宏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时间已经临近腊八,这天是中国传统里的“小年”,生长在孕育过周秦文化的大地上的秦西人很讲究过腊八节。那一年的腊八又巧遇星期日,杜长生的亲戚早早在饭店预定了一桌酒菜,说是大家一年没在一块聚聚,春节他又要去外地过年,便提前约杜长生一家吃小年饭。

桌上都是七姑八姨小舅子,自家人济济一堂,没有宾主之分。点菜时,小舅子发话了。

“咱们是家人聚会,各人按口味点一热一凉,轮把勺,转把碗,一个挨着一个转,想吃啥就点啥,啥合口味就点啥,啥吃着舒服就点啥。”

说话间,他把菜谱塞到了姐夫手中。杜长生不善于点菜,但都接着菜谱了,他还是点了凉菜“大丰收”和热菜“糟肉”,这俩是他最喜欢的菜。

递出菜单的一刹那,杜长生突然把点菜与他工作上百思不得其解的“心病”联系到了一起。“想吃啥就点啥,啥合口味就点啥,啥吃着舒服就点啥。”杜长生笑了。

那顿饭,杜长生吃得十分开心,不仅因为有自己特别爱吃的菜,更因为他找到了精准扶贫的窍道。“对!把脱贫项目制成‘菜单’,让贫困户根据自家的情况‘点菜’生财,好主意啊!”

赵甲宏把如何让小生产变成大产业、形成大格局、凝成聚合力的疙瘩也解开了: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链,变一村一品为多村一品或一村多品、一镇一业为一镇多业或多镇一业乃至全县共举一业,大村一村一基地,小村联合建基地,把上面和外援资金集成打包,用足、用活、用好,县上再配套相应资金,强力打造扶贫产业基地,让贫困户依托本村或跨村乃至跨镇参与适合自己脱贫的产业……这么一来,扶贫产业一头“精准”对接贫困户、一头对接大市场,先前方案里的薄弱环节就都补硬实了。这“杰作”是他日夜研究陇县县情、翻阅外地经验、反复兼权尚计的结晶。

腊八下午,赵甲宏一返回办公室就取出笔记本,记下他多日思虑的结晶后,又怔怔地瞅着墨迹未干的文字,用挑剔的思维寻找是否还有漏洞。

电话响了,是杜长生打来的。

“甲宏,你在哪儿?”

“在办公室啊……”

那面的电话断了。赵甲宏还在纳闷是咋回事时,“当当”的敲门声就传进了耳朵。

他一开门,书记就进屋了。

“甲宏,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把‘精准’的问题解决了。”

赵甲宏的思绪还缠绕在他的基地建设上,没听懂书记没头没脑的“精准”。

“你说是———?”

“我说我把‘精准扶贫’的难题解开了。你看,咱们把选出来的大小产业编制成一个‘菜单’,‘明码标价’地写明各项扶持政策,这就相当于菜的价格,让贫困户各取所需,自己挑选,镇、村可以适当引导,但绝不能强制,这不就是把扶贫产业与贫困户的实际‘精准’结合起来了嘛!”

赵甲宏兴奋了:“这主意好啊!长生,我思谋多日,也生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你看看!”说着,他把笔记本递给了书记。

杜长生逐字逐句地看完本子上的话,手在大腿面上一拍,连声说:“好!好!好!”

合上笔记本略一思忖,他又接着说:“我这‘菜单’说的是项目,你的‘基地’是载体,两个合二为一,不就成‘菜单+基地’了吗?完美啊!完美!”

赵甲宏说:“县上总共150多个村,有些村太小,居住分散,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不便于建基地,我思来想去,咱们按照各村的主导产业情况,大体规划100个左右的基地,每个基地吸纳大约100户贫困户参与生产;在人口、产业集中的川塬地区把基地搞大些,一个基地带三五百户大概也不会有啥问题;再加上那些零散的个体种植、养殖、经商、务工,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应该不在话下。”

“咱就把你设想的两个‘一百’称‘双百基地’吧,用它承载粮食、羊乳、烤烟、核桃、苹果、香菇6大类产业,再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电子商务、全域旅游、生态建设、劳动就业5大新兴业态,合起来就是‘6+5’特色产业板块,这些都是贫困家庭挣钱的门路。把我说的‘一份菜单’,你说的‘双百基地’、‘6+5’产业板块,还有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3大套餐,用数字替代,搞成简称,就是陇县的‘12365菜单+基地’扶贫模式,记起来也方便。”

赵甲宏思考片刻说:“行。我看行!”

“那就先唱出去,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后开会再定。”杜长生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苦苦寻觅,陇县的决策者终于找到了跨越贫困界河、到达小康彼岸的“船”和“桥”。

2016年的新年,杜长生、赵甲宏和县上的许多领导都没有怎么过。心里装着这么多民生脱贫的大事,哪来的时间精力筹办年事、坦然享受呢?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六。陇县县城,火红的灯笼还在街道两旁的树枝上摇曳,五彩的烟花仍时不时在夜空绽放,走亲访友的人们笑靥如花、你来我往,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热闹气氛中,杜长生、赵甲宏就回县上岗了,其他家在外地的县上领导也都悉数返回,新一年的工作在浓浓的年味中开始了,而且是开足马力、高速运转。

晚上七点半,县委会议室灯火通明,暖意融融,常委们和列席者准时进入会场。会议只有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一项议题。

年后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杜长生的话题从人情礼仪开始。

“大家晚上好,年还没过完就召集大家夜里开会,重任在肩,使命驱动,我只能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家人说一声‘抱歉’,再给大家拜一个晚年,感谢去年对我工作的支持、对县上经济社会事业的敬业奉献;也祝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万事如意,工作再接再厉,为陇县的发展贡献更多聪明才智。”

说完这些,他站起来把椅子往后一挪,深深地向大家鞠了一躬。众人随之报以热烈的掌声。

落座后,杜长生直奔会议主题:“今天晚上的会议,专门审议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和各部门的专项实施意见。我提醒大家重点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看总体方案是否符合国家和省、市的扶贫政策,是否切合县上的实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二是看专项实施意见与总体方案是否紧密衔接以及实施的可行度。”

县扶贫办、脱贫办主任赵建政简单介绍了县委、县政府“实施意见”三易其稿的过程后,原原本本宣读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草案)》。

会场上第一个发言的是赵甲宏,书记让他先说,他自己也想给大家说清楚决策的制定依据、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和创新亮点,引导大家围绕思路有无偏差、设计是否缜密、路径是否便捷、措施是否可行,特别是选定的扶贫产业是否符合市场和县情优势发表意见。

赵甲宏说:“这个实施意见是我们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后,经过摸底调研、研判分析、厘清思路、形成设想、沉淀反思、完善提高等过程形成的。航标是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治贫方略,工具主要是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扶贫政策,设计架构是‘12365菜单+基地’模式,目标任务是陇县比全国提前一至两年脱贫‘摘帽’。《意见》绘制了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社会兜底等综合治贫措施实施路线图,力求标准更明确、施策更精准、运作更规范、操作更方便、保障更有力、考核更客观。”

说完这些,他的话题直奔“菜单式”:“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中面最广、最重要、最艰巨工作,扶贫的关键是要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恢复造血功能,靠双手获得收入,自主创造幸福生活。扶贫产业是按‘兼顾两头’原则制定的,一头精准对接贫困户的实际,旨在帮助他们发展爱干、能干好、收益大的产业;另一头是连接大市场,充分考虑了产品当下的市场销售情况和发展前景。《意见》里的‘12365菜单+基地’思路,也可以简称‘菜单式扶贫模式’,就是用产业实体做贫困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这种模式里的‘1’是一份菜单,‘2’是双百基地,‘3’是三大套餐,‘6’是六大产业,‘5’是五种新业态……”

详细说明了“菜单式”扶贫模式的内涵后,赵甲宏喝了一口水,看了看聚精会神地听他阐述的与会者,接着又说:“‘菜单式’扶贫模式的运行机制是政府‘配菜’、群众‘点菜’、部门‘上菜’、考核‘评菜’、政府‘配菜’,县政府在广征博采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筛选确定产业项目,《意见》草稿里提交给大家的‘配菜单’有6大‘菜系’、37个‘菜品’。群众‘点菜’,就是把‘菜单’交给贫困户,让他们自己选择。部门‘上菜’,就是组、村、镇把群众的‘点菜’分类上报县政府各职能部门,由部门负责落实。考核‘评菜’,就是项目或措施落实到位后,由县委、县政府组织专家、部门、镇、村联合验收考核。”

他最后说:“‘菜单式’扶贫是县上扶贫工作的顶层设计,层级以下还有18个配套文件,今晚也要提交会议审定,‘1+18’实施方案,是我县扶贫工作的蓝图,也是施工图纸,事关陇县脱贫‘摘帽’、群众摆脱贫困,是全县近5年的中心工作,我说的这些只能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畅谈真知灼见,以便使其更加完善。”

赵甲宏刚一说毕,车振华紧接上去说:“‘菜单式’扶贫是个好模式,但关键在于落实,监督助推、保障、约束部分应该再添措施,真正形成不干不行、干得慢也不行、干不好还不行的制度机制。”

张笃志说:“《意见》里的‘菜单式’是亮点,‘配菜’按三产融合的产业化模式设计,起点很高。这种模式的关键是解决好各个经营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贫困户是弱势群体,权益只能靠法律和政府保障。应该把这方面的内容写得再具体些,要便于管理部门监管,真正让贫困户能见到‘油水’,充分发挥扶贫效果。”

“甲宏同志把《意见》的形成过程、指导思想、核心内容说得很明白了,我作为决策全程的参与者,同意这个《意见》。最近反复思考后,我有一个感觉:《意见》中,关山的内容还是薄了,把以关山为中心布局陇县旅游产业的思路体现得不足。‘大美关山’和‘生态乳都’是县上确立的两大经济‘顶梁柱’,《意见》应该突出重点,集中配置资源,打造‘关山’龙头,辐射带动沿线景点和服务业发展;同时,还要要求景区并号召全县的三产实体注意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县委副书记赵一键的发言看似与他的身份没有多少关系,其实在班子分工中,他包抓的就是关山旅游开发工作,这属于“三句话不离本行”。

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会场气氛热烈。县委常委蒙科建、葛管社、姚建平、闫涛、李维芳、刘方斌、张智录、赵宏周分别在县委、县政府各部门任有职务,他们在总体肯定实施意见的同时,从全县和自己分管工作的不同视角,在预防扶贫腐败、建立纵横协调机制、强健镇村党组织、加强干部管理考核、依法保障产业规范运行、动员社会力量扶贫、发挥民兵作用、强化扶智扶志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讨论完18个配套文件,夜已经很深了。杜长生的会议小结十分简明扼要。他说,“会议原则通过了陇县脱贫攻坚‘1+18’实施方案,标志着县上的脱贫攻坚设计工作已经完成”;要求“文件起草单位负责把大家的提出的意见、建议写进文本中,按管理权限签发”;强调“设定目标、画出蓝图、选准路线,做完的只是启程前的准备工作,我们脱贫攻坚的长征路还没起步,这是一个漫长的征程,其间有许多艰难险阻要闯、有许多顽堡要攻。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写在纸上的东西是要落实到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去的。各单位在进一步完善文件的同时,务必做好发起冲锋前的一切准备,确保号声一响能出征,冲得上、战必胜”。

陇县定型后的扶贫模式是“12375菜单+基地”,在文件修改过程中增加了“中蜂养殖”这一新“菜”,原来的“6+5”变成了“7+5”产业板块,“菜品”也由37种变成了38种。新“菜”是八渡镇要求增加的,书记、县长现场考察后觉着潜力很大,应该大力培育。

“菜单式+双百基地”扶贫模式横空出世了。这是一条陇县人独辟出来的扶贫蹊径,是陇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创造发明,是中国式扶贫的“陇县方案”。它的灵魂与躯体里,都寄存着“精准”的密码。

陇县是中国社火文化之乡。“陇州社火”闻名海内外,享有盛名。这里的干部和群众把正月十五进城耍社火、看社火看得比过年还重要。“红火陇州年,社火最解馋”,这是从先人嘴里传下来的俗语。陇县闹元宵,观众和社火队伍把大街小巷拥得水泄不通的盛况,被文人称作“黄土地上的狂欢节”。耽搁一次元宵社火,陇民们是要遗憾许久的。然而,2016年的那个元宵节,陇县县城里静悄悄的,没有锣鼓家什的惊天动地,没有川流不息的社火队伍,没有摩肩接踵的观众。脱贫攻坚的攻击令虽然还未下达,但往年在县城集中爆发的春潮已经在乡间的田野上涌动,谁还有工夫去“耍”去“看”呢?

2月22日,即农历正月十五,十万陇民闹元宵变成了一场寄托着陇县人梦想的动员会。在陇州宾馆会议大厅,陇县脱贫攻坚动员会隆重召开,全县50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会议。杜长生在动员讲话中,一改往日的和风细雨,用高亢的声调向全县人民发出了动员令:

“陇县的脱贫攻坚战打响了!”

他的讲话和赵甲宏的工作安排里,都是对陇县人民的郑重承诺:

“我们一定比全国其他贫困县提前一到两年摘掉‘贫困帽子’,让全县所有贫困人口早早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生活,和全国一道,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这声音是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号令在陇县的放大,迅速传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田野车间,激发出几十万陇县人民气壮山河的热情、拔山扛鼎的干劲、创新自强的动力。2400多平方千米的陇县大地上旌旗浩荡、万马奔腾、战鼓雷鸣、吼声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