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142

县工信局干部董志明自告奋勇到一线去锻炼,被任命为河北镇权家下村第一书记。

权家下这个地方对他来说太熟悉了,那个贫穷落后山村的样子在他脑海里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幕幕浮现: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向半山腰,贫瘠的梁峁下,层层台阶上散落着零乱破旧的房舍,土墙、老树、泥巷、粪堆、柴草,驼背的老人、呆傻的少年……

河北镇是陕西核桃大镇,是陇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部粮仓”。董志明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在河北镇。他在这儿干了14年,后来借调到农保中心,再后来又回到河北,然后又调到了工信局,这次来算是三进河北了。

山山水水,沟沟峁峁,他太熟悉了,清河街离县城19千米,到权家下村还得再走19千米。这里是典型的干旱山区,山路如飘带般缠绕于山壁,时而飘入沟底,时而飘到山梁。两边是层层叠叠的山,一道接着一道。

汽车上了清河梁顶,他举目四望:河北变了,如今的水泥路宽阔通畅,路边花带鲜花怒放,新推的梯田层层叠叠,刺槐林葱茏茂盛,成片成片的核桃园青果累累。

然而,到了权家下,一切还是熟悉的样子。

村委会所在的自然村,有二十几户人家七零八落地散居在陡峭的坡面上,村委会就在村子最高的一层台阶上,房子破败,院墙几近倾颓,就像历经沧桑的老人一样,饱经岁月侵蚀,看起来孱弱不已,只有村头的那棵老槐树依然在寒风中倔强而孤独地挺立着。

“小董,你还来我这村里干啥?村里的人能搬的搬,能走的走,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了,啥事也弄不了。”耳边传来了村里五保户兰书化的声音。

“兰叔好!我是咱村里新派的第一书记,是来帮助大家脱贫致富的。”董志明满面笑容地说。

“人都没了,还脱啥贫,致啥富?你娃来怕是要受作难了。”说着,兰书化吧嗒着旱烟走了,满脸的皱纹掩饰不住无望与失落。

这给充满信心而来的他兜头浇了一盆凉水,董志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说实话,这村子和十几年前没什么两样。”面对现状,董志明更加感到了使命的神圣。

他感觉,责任如山。

困难,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他不信邪,没有困难,怎么能叫攻坚?没有困难,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董志明,考验你能耐的时候来了!

驻村刚开始,董志明先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走访了全村72户贫困户。

董志明先前在镇上工作时,和前任支书老赵关系很好,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赵支书都非常热心,给年轻的小董很多关照和帮助,可以说是忘年交。那时候,赵支书的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情况好的家庭,一院砖房,门面朝路,方便做小生意,养了猪鸡牛羊,六畜兴旺,生活都算得上是小康水平了。

这次走访却让他大吃一惊,赵支书竟然“返贫”了。

“几年不见,怎么成了这个状况?”

“唉,一言难尽!老伴去世了,我有病,孩子在外漂泊着,也没成个家……”老赵点了一支烟,也递给董志明一支。小董不吸烟,但为了不打断老赵的话题,还是礼貌性地接住了。

“我婶啥时候走的?得的是啥病?”

“走了都几个月了,得的是癌症。一场病花了几十万,人还是走了。”说这话时,老赵有点哽咽,董书记心里也泛起一丝酸楚。

“现在我心脏也不好,孩子到外面打工去了,就我一个人凑合着过光景(方言,即过日子)……”

本来董志明还想了解一些老赵儿子的情况,但老赵什么也不说了,目光呆滞地凝望着窗外。

后来,他打听到老赵的儿子在外打工受骗,又搭进去了十几万。

另一个贫困户叫陈会仁,家庭情况特殊。家有三间土坯房,屋子墙面凹凸不平,泥皮脱落,屋子椽头尽是朽蚀的痕迹,老式门窗窄小变形。室内光线昏暗,地上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家什农具,土炕上是破旧的被褥,屋子里一股霉腐味道。

董志明第一次去陈会仁家是十点,老陈连早饭都没吃。他想给老陈说要按时吃饭,照顾好身体,但是说了半天,老陈一句也没听清。老陈耳朵背,别人说话一般听不清。

和村干部交流后,董志明才知道了老陈的一些事。

陈会仁年轻时是个木匠,原来家境挺好。但现如今,老木匠手艺已被时代淘汰,没活干,也挣不来钱。后来老伴去世了,家里少了一个操持的人,家境日渐衰落。两个儿子长大后,家里穷,再加上村里条件差,没有姑娘愿意嫁到陈家来,没办法,俩儿子都去外地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儿子走后,老陈就成了孤寡老人,种点庄稼,靠领低保勉强度日,吃不上饭是常事。慢慢地,老陈就成了村里实打实的贫困户了。

权家下耕地不多,且大多为山地,不适合机械化耕作。主要产业是种粮食、搞畜牧养殖。以前也种过烤烟,但效益差,卖不上钱,后来面积缩小,种植烤烟的也只剩几家了。

群众收入本来就少,无法形成较大的积累,一旦遭遇大病大灾,微薄的积蓄很快便花得一干二净,债台高筑是必然现象。

村里的贫困户不仅数量多,而且贫困程度十分严重,致贫因素各异。

不管是从道义、情感出发,还是从工作职责出发,董志明觉得他必须倾全力为老赵、老陈这样的贫困户做些事,至少要改变他们的生活现状,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董志明的内心油然而生出一种使命感,他想起了县委杜书记在全县驻村包户脱贫攻坚启动仪式上的讲话:“扶贫干部下来,就是要做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