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油桃栽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产业。其中,栽培、剪枝、锄草松土、病虫害防治、疏果套袋、预防霜冻、科学施肥、采摘销售等,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工作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取得联系,请求他们提供技术支援。刘航空、田玉命两位教授分别赴北关村给果农授课,其中刘教授来北关多达5次。他们手把手地教果农管理技能,现场解答果农的提问,参加培训人数累计达400人次。
解决了生产问题,还有群众的生活问题。北关村前有北河、后有邙山,村落被挤压在山脚下高低不平、支离破碎的台地上,还有些山后远处的自然村,居住分散,道路不通,出行不便,加之常年贫困,村庄危房很多。工作队走进农户家中,一户户做思想工作,帮助村“两委”对条件最差的3个自然村的109户村民实行整体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居住问题;帮助进行村庄内危房改造38户;改修硬化村庄道路7条,总长8千米;安装了240盏路灯,村庄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净化、亮化、美化。名曰北关,看上去真还有了点城市的模样和气息。
北关村西头赵家坡一带,所处地形呈驴脊状,较难耕种,大面积土地常年荒芜。工作队和村委们多次实地查看研究,试图开发利用。终于,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的项目———光伏发电。经过论证,村委会对外招商。有专家发现,这块地地势高,日照时间长,是建设光伏发电的最佳场所,项目很快就得到批准。签署合同后,外租640亩荒地用于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增加租地收入50万元,同时,一部分村民被商家招为管理人员,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
北关村在一天天改变,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人们没想到工作队的两位驻村同志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问题和难处。到退休年龄的杨伟有心脏病,做过支架手术,医生叮嘱他不能劳累,要注意多休息,但老杨一工作起来,就什么都忘了。他奔波于住户,穿梭于桃林,感觉不适就吃两片药,拿上笔记本又出门了。别人劝他,他就说:“没事,扶贫责任大,弄不好没法向院里、向北关村百姓交代。”他的老父亲年近九十,他把老人从兰州接到了宝鸡,请了保姆照料。2018年,他本已到退休年龄,正好回家照顾老父亲,但他认为驻村扶贫的事正在关键时刻,临阵换将不利于工作开展,而且他和北关群众结下那么深厚的感情,怎么走得开去?几番思考之后,他向院里申请留下来。院领导经过研究,满足了杨伟同志的心愿,返聘他继续留任扶贫岗位,并以他为榜样,教育广大党员爱岗敬业。老杨表示:“我一定站好最后一班岗,发挥余热,奋力拼搏,亲眼看着北关村脱贫致富。”
另一位驻村队员侯英虽年富力强,但在2017年驻村后,因为在吃饭、喝水等方面有些不大适应,一年下来,他身体出现不适,经检查,患了肾结石,患病原因与当地水质有关。他做了碎石手术,最近一查,结石又长到1.2厘米了,常出现尿隐血。他却说:“没事,等忙完这一阵子,回头再做手术就是了。”
中铁一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余洁接替丁宁分管扶贫工作,他就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来扶贫单位视察工作,看望驻村人员,了解工作进展情况,他和驻村队员、村干部一起上山巡查,讨论确定下一步新的工作任务。
工作队又为北关村3000亩荒地寻找新的开发项目。
登上电视插转站,向北展望,沟沟岭岭,全是蒿草、狼牙刺、荆棘,这就是北坡村3000亩荒山地。以前,勉强在这里耕种了一些粮食作物,但收成微薄,太耗费人力,已全部撂荒;而且因为干旱,树木也很难成活;过去可以放牛放羊,但如今禁牧,这些荒地就派不上用场了。
工作队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请教、咨询,并与专家商讨开发事宜,利用本院技术力量做土壤化验。先是组织干部、群众到宁夏中卫考察枸杞种植项目,结果是气候不大适应。2020年,再次进行市场调研,初步瞅中中药材金银花种植。6月下旬,组织生产骨干98人赴杨凌金银花种植基地实地考察。经过与专家们一起分析论证,认为这个项目可行,便决定试种100亩至200亩。试种取得成功后,村上成立金银花种植合作社,大面积推广金银花种植。经过市场调查,每亩金银花预计可收入1000元左右,如果3000亩种植成功,通过加工外销,可大幅增加收入,成为北关村继油桃之后另一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产业项目。到那时,整座邙山山前桃林、山后金银花,春夏两季,漫山遍野都笼罩在花海之中;到那时,不怕蜂蝶不来、百鸟不至,自然会成为又一处乡村旅游好去处。
陇县县委杜长生书记请求中铁一院为关山草原景区规划设计环游轻轨小火车,院领导欣然应允,亲自来景区视察,并派副院长谭新建负责此项工作,由线路运输处承担设计任务。目前计划做三期工程,年底开工,完成后可连固关、接504国道,直通甘肃省张家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