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22

苹果产业扎实、高效、快速地发展着,可领导层还是嫌速度有点慢。2020年年底前,全国完成脱贫任务,县上要力争提前“摘帽”,还要建立起脱贫不返贫的长效机制。苹果产业在扶贫中表现不俗,全县人还指望它在防止返贫中大显身手,为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多出力气呢!“鞭打快牛”是陇县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能赚钱的产业应当为百姓富裕多出力啊!

“招商引资”,一个在中国西部地区时髦了好多年,至今依然备受推崇的富强捷径。“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杜长生和赵甲宏又一次不谋而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简单道理,当书记、县长的自然懂。

2017年夏天,陇山脚下一年里最炎热的季节。省城里的一帮贵客来到了陇县。说他们是陇县人“三顾阔府”请来的,没错;说他们是慕名而来的,也对。他们是陕果集团考察组。

陕西果业集团(以下简称“陕果”)是陕西省人民政府的直属国有企业。2015年,省上决定实施“大企业集团引领战略”,推动果业转型升级,晋升果业强省,陕果集团应时而生。两年砥砺奋进,陕果神速崛起,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育种、科研、生产、加工、贮运、销售产业体系,在铜川、延安、榆林等市的8个县开辟了26万亩苹果基地,将陕西的鲜果送到了全国各地。

陇县是陕西的重要果区,苹果的质量和产量都处在全省前茅,陕果当然不会忽视。陇县人未伸出橄榄枝前,他们就已经派人“暗探”“侦查”过好几回了。

陕果人在赵甲宏县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马不停蹄地从陇县最东边的东风镇开始,一块果园挨着一块果园地往西看,一直看到了县境最西面的固关镇。临走时,他们对杜长生和赵甲宏说:“陇县真是长苹果的好地方。”

很快,陇县城区南道巷中段就多出了一个陕果集团陇县有限公司。

肃杀的秋风翻过关山,漫进了千河谷地,吹熟了地里的五谷,吹光了树上的叶子。农家的小院里,玉米金光灿灿,辣椒鲜红耀眼,高粱、大豆、糜谷都钻进农家屋里的粮仓酣然大睡。田野里,落了叶子的大树傲然挺立,把不屈的枝干伸向天空;经过历练的油菜也不甘示弱,舒张着宽阔的叶片任凭风吹雨打。农夫们把秋田清理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割去秸秆的斜茬在地面上端扎着。

又是一个栽树季。

陕果集团陇县万亩苹果基地开建了。工程在东风镇千河南岸的枣林寨、西沟、普乐塬一线全面拉开。从梨林河谷到千河谷地,从温家堡到普乐塬的二阶台塬,五千米长的战线上,机声吼,人忙碌,前面的人奔跑着打桩、划线、定点,中间的挖掘机长臂一挖一扬,后面的人用铁锨稍加修整,即成规整的树坑。

第二年农历二月二过后,那块地面上又热闹过一次。清明前,4000多亩的河滩、梯田、塬地里,就布满了一道道水泥杆绷起来的铁网,还有贴着铁网挺立的苹果苗。

从那年起到2020年,陕果一连在陇县栽了三个春秋的果园,给这块花瓣状的版图上彩绘了一棵巨大的“苹果树”。它的根扎在东风镇枣林寨村,主杆从千河南岸穿过东南镇、城关镇,进入天城镇王马嘴村,朝南伸出的枝杈过蒲峪川、进关山沟;主支向北一拐进入城关镇的地盘,再顺着千河穿过曹家湾、插进固关镇。其实,千河北岸还有一支朝北伸进温水沟里的“侧枝”,它们已经在结果,这次也和陕果的“苹果树”接上了。“一根主杆两个杈”,好标准的一棵“苹果树”啊,真是奇了!这“果树”真大,绿荫笼罩了陇县整整7镇16村。

陕果新栽的苹果树还在成长阶段,才开始陆续挂果,但对地方经济已经有了贡献。那上万亩土地上的农民,一年光有偿使用费收入就是700多万元;果园建设管理需要人力,好多农民在家门前就找到了就业机会;果园需要的各种建材、农资,又直接拉动了县域经济。

陕果的大果园是产业扶贫基地,管理者在园区规划、土地流转、果园建设、果树抚育的各个环节,都坚持“贫困户优先”原则,让他们获得比较稳定的土地、劳务收入,帮他们脱贫。果园一期工程涉及的6村中,陕果人流转了382户贫困户的1000多亩土地,安排101名贫困户入园务工,人均月收入1800元。

东风镇西沟村六组的贫困户侯忠科是果园的受益者之一。侯忠科是因儿子车祸高位截瘫致贫的。果园建设开始后,他入园打工,每月有了固定的收入。陕果与县上签订的经营模式是“租园还果”,果树挂果后,公司把成龄果园包给有能力抚育的人承包,收获的苹果按市场价交售公司,各算各的账。他还可以承包果园,这又是一条增收的门路。稳定的打工收入不但让侯忠科告别了贫困,还让他看到了致富的美景。

陇县的苹果面积已经增长到了10万亩,2020年,果品总产量7万吨,产值4.2亿元,出口量突破万吨,创汇1200万美元,占宝鸡市苹果外贸出口量的90%。苹果产业不但让1538户5921名贫困果农全部脱贫,还有345户1364名贫困人口靠在苹果产业链中务工摘了“穷帽”。

陇县还有许多新果园尚未进入盛果期,苹果栽植还处于正在进行时,待到产业建设目标实现时,果农们过上小康生活是毫无悬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