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宪海军也是土生土长的关山人,他的大儿子是个哑巴,二儿子、小女儿年纪还小。屋漏偏遇连阴雨。2016年,宪海军出了车祸,妻子只得待在医院照顾他,三个孩子都无人看管。经过治疗,宪海军的身体恢复得还算不错,可欠下的一大堆债务像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宪海军说:“从医院出来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天塌地陷了,日子真是熬不下去,都有过寻死的念头。”
危难之际,村上找了景区管委会。管委会书记严全学一口答应让他买几个蒙古包搞旅游接待,还派人帮他办了扶贫贷款。宪海军买回6个蒙古包,经营起了农家乐。
一有闲暇,宪海军喜欢和游客们谝家长里短。他不无自豪地说:“我是我们村第一家把床上用品全部换成白色的人。以前用的花床单、花被褥,游客们不喜欢,我都换成白色的,游客来看一眼,就决定住我的包了,不少游客还和我交了朋友。”
宪海军一家每年都有六七万元的收入。他不但还清了全部债务,还新买了一辆吉利越野车。一提起他们家脱贫的事,他总是笑呵呵地对人说:“多亏扎在草原上的蒙古包,把我从贫困的泥潭里拉了出来。”
贫困户何鱼生,以前家里不仅种地,还养了四五匹马,但是由于地处山区,家里的收入根本承担不起两个孩子的上学费用,每到孩子开学前夕,何鱼生就发愁,那一万多元的费用从哪儿来?
2016年开始,政府提供了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他参与旅游产业。何鱼生建起10个蒙古包经营农家乐,又给家里添置了8头牛和5匹马。
2018年年底,老何一算账,年收入超过4万元。他高兴地说:“旅游业让我们挣了大钱,比种地强多了。从去年开始,游客最多的时候,10个蒙古包周六晚上就住满了,再也用不着为家里的开销发愁了。”
贫困户闫彩云的家不在关山景区,她家的两个孩子都在念书,一家人全靠丈夫一人外出打工养活。每年开学季,她常常进东家、求西家地借钱。2018年,她应聘进入景区当了环卫工,每个月管吃管住,还有2300元的稳定收入,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还能随时下山照顾家庭。她说她打心眼里感谢关山草原景区给了她一个就业的机会。
天成镇老虎沟村坐落在关山峡谷通往景区的公路边,陈生荣老汉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陈老汉一只眼睛失明,冠心病、肺心病、动脉瘤等多种疾病缠身。他的儿子陈栓虎高度近视,三十好几了还没娶上媳妇。家里的几间破屋歪歪扭扭,看上去根本就无法住人。爷俩的生活全靠陈栓虎外出打小工挣得的微薄收入和陈老汉的残疾补贴、低保金维持,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驻村的扶贫主任张莹利用这里处在旅游线路测速区终点,许多司机常在此停留小憩的地利,帮助陈栓虎在公路边上开了日用商店,还摆了烧烤摊点,一个月最少也能收入1500元,旺季收入五六千元也不鲜见。镇、村利用国家政策为他们建起了新居,有了新房子又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父子俩的日子过得一年胜过一年。
陈老汉常对过往的客人说:“如果不是住在关山旅游线路边,我们两辈人到死也翻不过身。”
陇州宾馆是陇县旅游产业起步时的推手,也是产业火爆后的大赢家。宾馆经理雷兴虎是一位在宝鸡市餐饮界颇有名气的企业家。40年前,17岁的他从关中平原上的岐山县来到陇县粮食系统工作,从东风粮站的保管员干起;24岁后,他又接连当过3个粮站的主任和县粉丝厂厂长。1995年,在县粮油贸易公司担任经理的他被县政府调去当了招待所长。偏居陕西西隅的陇县人民政府招待所,那时候除了举办县上的各种会议、接待上级检查外,生意十分萧条。
他发现关山旅游的“新大陆”,是在当了招待所所长两年后的那个夏天。岐山的同学专程从西安来看望他,非要去关山牧场看看,他陪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大吃一惊。那么好的景色,为何不发展旅游,让它为陇县经济社会发展献力?职业习惯使然,他找了关山乡上的干部,他们心有灵犀,一拍即合。从此,县招待所和关山乡结伴拍宣传片、印画册,进省会摆摊,搞起了草原旅游推介。关山旅游从此起步,渐行渐远,县招待所也跟着沾了光,不但收入一个劲地往上蹿,还挂上了“陇州宾馆”的牌子。
脱贫攻坚开始后,县委、县政府把关山景区作为扶贫重点产业项目倾力打造,在刷新装扮旅游景观的同时,兴建改造了一批餐饮场所,借以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档次,扩大贫困家庭人口就业。设施建成后,许多餐饮企业都觉得投入大、难启动、怕亏损,因而畏缩不前,这时,陇州宾馆出手了。
雷兴虎对员工说:“咱是县政府的直属企业,也是县内唯一的国有宾馆,又是陇县餐饮业的龙头老大,县上发展旅游产业助力脱贫,咱不上谁上?”
他们毫不犹豫地接过了关山旅游公司的餐饮场所项目,高标准设计装修了假日酒店、绿园山庄和古帐营,科学规划利用了八旗烧烤园,引进了最新的餐饮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树立标杆,引领风潮,把景区整体餐饮水平带上了新的高度。
景区面貌焕然一新,餐饮服务同步跟进,关山草原以全新的形象崛起在中国西部,全国的游客趋之若鹜。陇州宾馆也收获了出人意料的回报,营业额从5年前的1100万元增长到了2135万元,总资产由1300万元增长到了2000万元,员工由不足100人增长到了213人。宾馆服从和服务于脱贫攻坚大局,招收32名贫困家庭子女从事服务接待和辅助性工作,人均年收入都在3万元上下,帮助这些家庭实现了脱贫。
关山草原旅游的兴旺,带起来的餐饮服务企业不只是陇州宾馆一家。旅游旺季,陇县城区的关山、凯悦等老牌酒店宾客爆满、一屋难求,催生出了天逸、尚德、安吉、万利、旭日等一批大型餐饮企业,带出了城里城外鳞次栉比的小宾馆、小餐馆。关山沿途的陈仓区、千阳县和甘肃的张家川、华亭等县的餐饮业,也因沾了关山旅游的光而兴盛起来。
关山草原目前有564名贫困群众从事景区保洁、餐饮及宾馆服务、商品零售等旅游服务,管委会做过一个粗略的调查,他们的人均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每人都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这些参与草原旅游的贫困户家庭成员来自陇县各镇,那么脱贫的就是全县的564个家庭啊!
贯彻落实“产业带动、债券分红、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业务工”五大扶贫模式,采取马匹经营贫困户减免600元管理费、农家乐和商品零售贫困户房屋租赁费按30%收取、优先聘用和免费培训景区务工贫困户等多种措施,关山人把旅游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将“旅游+扶贫”战略精准地落在了实处,把党的关爱化作和风细雨,滋润着贫困户焦渴的心田。
从脱贫攻坚开始到今天,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光景区及其周边就有652户3705人成功脱贫。景区管委会主任卢剑平说:“扶贫就是讲政治。”关山人用行动诠释着他们的政治站位。
2019年春天,陇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梁宏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向社会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陇县脱贫村75个,其中旅游脱贫村37个,约占脱贫村的49.33%,旅游产业带动3700多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户均年增收1.5万元。”
兴旅游产业,富陇县百姓。关山在行动,其他景区也在行动,陇县上下都在行动。依托旅游业兴陇富民的日子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