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2018年7月,曹家湾村的扶贫招商引资项目大棚精品西瓜喜获丰收。浙江台州老板徐沛林看着大棚里圆滚滚的西瓜,心里如同喝了蜜。他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中,觉得自己当初选对了路子。徐老板联系外地客商来收西瓜。谁知,刚把西瓜装上货车,意想不到的事就发生了。
二十多个村民突然把货车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上了驾驶室,有的干脆开来农用车横在了货车前面。人们七嘴八舌,吵吵嚷嚷,细一听,原来是要求承包商兑付土地承包费。
农民真的是被骗怕了。打了工讨不来工钱,卖了东西要不来货款,地租出去要不来租费。一次又一次眼睁睁地吃亏,惨痛的教训使他们变得聪明了些,甚至看起来不再那么宽容厚道。
面对这样的场面,徐老板的高兴劲儿瞬间烟消云散。
他向来人解释道:“大家不要怕,最近我资金周转不开,卖了这西瓜,我就给大伙付。请大家相信我!”
“西瓜卖了,你跑了咋办?”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声。
“就是,就是!卖了西瓜不见你人,我们上哪去找你?还是先付钱,否则说啥都不好使。”带头的村民这么说,其他人也随声附和着。
“乡亲们!请大家相信我,我徐沛林说话绝对算数!”
过去骗人的骗子也是这么说的,老百姓再也不敢轻信空言,只有实实在在的钞票到了口袋里才能算数。
好说歹说没有用,徐老板想到了一个人———扶贫第一书记文静林。
他试着拨通了文书记的电话。没几分钟,文静林就和村支书、主任一路小跑着赶过来了。
村支书曹铁虎大声喊道:“你们这是弄啥哩?你们这是聚众闹事,性质恶劣……”村支书的呵斥并没有起到丝毫作用。
文静林站出来给大家说:“乡亲们,大家都别上火、别冲动,吵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咱们平心静气地商量。徐老板是我们村招商引资请来的客人,是帮咱们脱贫致富来的,他来种西瓜,咱们才有了产业,咱们的地才值了钱。咱们曹家湾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乡,祖祖辈辈都是讲道理的,不做刁蛮无理之事。做生意不容易,生意人有时比咱们还难。徐老板的承包费没付是事实,那是因为他前期投入过多,现在周转不开,只能等把西瓜卖了,才能收回投资,给咱们付款。现在咱们堵住他不让卖瓜,钱赚不回来,他拿啥给咱付?徐老板是通过组织招的商,有名有姓有根底,会跑到哪里去?刚才大家一时冲动,是因为不知道具体情况,现在我给大家说清了,我想大家都是通情达理的人,将心比、都一理,如果把徐老板的事放到你身上,你会怎样处理?现在请大家相信我,让开路,让车走,承包费的事包在我身上了,一定会很快解决,大家说行不行?”
徐老板急忙道:“请大家高抬贵手,我发誓绝对在7月底前把土地承包费兑付到位。”
围观堵路的群众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放松下来,有些人还为刚才的过激行为感到有几分羞涩,大家被文书记的和蔼与真诚感动了。
领头的曹生成说:“对不起,文书记,我们都被骗怕了。有你这些话,我们都放心了。”
曹生成又转过身对群众说:“咱们都散了吧,咱听书记的。”临走时,他又对徐老板说:“对不起,老板,咱也不知道你的难处。”
徐老板被感动了,他很佩服年轻书记的才能和担当。
7月28日,徐老板如约支付了4.8万元的土地承包款,拿到承包款的村民们喜上眉梢,久久不肯离去。事后,徐老板拉着文书记的手说:“你给我帮大忙了!”文书记笑了笑说:“没事,这是我应该做的。”
困难面前,有人选择了逃避,有人选择了挑战。选择逃避的人被人们唾弃,选择挑战的人成了英雄。那些奋战在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做着点点滴滴平凡而普通的工作,没有人授予他们英雄称号,但是他们的英雄形象却刻在了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