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51

2017年以来,陇县与铜山区一直保持着人才交流的习惯。陇县派往铜山学习的教师、医生和农技人员有130名,铜山也派出他们这三个方面的精兵强将135名,支援陇县教育、医疗与农业产业发展。他们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感动着陇县的干部群众。

吴淑芳就是铜山派往陇县的精兵强将中的一员。

陕西网有一篇新闻报道,精准地描述了吴淑芳在陇县的帮扶工作。

今年“五一”,农技员吴淑芳没有回江苏老家,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陕西陇县,加班加点地指导当地群众防控小麦条锈病。作为一名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三支”人员,今年是她在陕西陇县进行科技帮扶的第三个年头。而在千里之外的徐州铜山区,她年近八十的老母亲病重住院,父亲担心影响她的工作,没敢告诉她。直到几天后,弟弟的一个电话,才让她知道了母亲的情况。支农以来从未请过假的吴淑芳连忙请了三天假,哭着从陇县赶回徐州。医院里,年迈的母亲已经认不出她了。握着母亲枯瘦的手,她感到无比内疚,瞬间泪如泉涌。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有着55年党龄的父亲却对她说:“工作人员都有纪律的,特别是你去了陕西,更要认真工作,好好学习,不能违规违纪,早些回去工作吧。”

忠孝难两全,在医院照顾母亲不到三天,她又匆匆忙忙踏上了返回陕西陇县的列车。父亲还说:“相较于你母亲,陕西无数的父老乡亲更需要你。”因为麦子快要到丰收季节了,对于一个农技员而言,农民能有一个好的收成,就是他们最大的喜悦。

返回陕西的路上,吴淑芳想到了自己2018年12月刚到陇县时的情景。由于水土不服,她的耳朵一度不舒服,嘴上也冒起了大泡,吃饭都很困难。但是这一切都没有难倒她,很快,吴淑芳就适应了当地的生活,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当时,陇县的气温已经到了零下10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不顾凛冽寒风,骑着一辆五十元买来的二手自行车,在县城附近的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了解当地农业种植情况,和同事一起到农场、合作社搞调研,为陇县的农业发展想办法、做方案。

在陇县支农的日子里,经常会有人问候吴淑芳:“工作辛苦了!”每当这时,她总是淡淡一笑,回答道:“不把工作当成负担,就不会觉得苦。”

2019年年底,当她在陇县支农一年期满后,铜山区农业局领导对她说:“你在陕西的帮扶工作做得很好,当地领导希望你能够留下来。”

因为帮扶工作而对陇县有了深厚感情的吴淑芳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继续和同事们一起为陇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奉献“铜山力量”。由于下乡次数太多,吴淑芳那辆二手自行车的轮胎已经更换三次了。

2019年下半年,她看到当地个别专业合作社品种杂、管理乱、效率低、市场小、利益联结机制也不够紧密等诸多问题后,提出了成立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解决方法。这样就能够破解当前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不紧密、总体发展“散、小、弱”的问题,使合作社之间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

在她的建议及指导下,陇县农鑫源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于2020年4月27日登记注册成立。它由新绿蔬菜、合赢辣椒、富民瓜蔬、善农种养殖等六家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联合社秉承“富社富企富社员,民办民享民受益”的发展理念,为生产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展示与引种试验,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物资及信息服务,强化商品化处理及品牌打造,延伸加工及贮运,做大、做强种养殖业产业,实现了互利共赢。

联合社现有成员360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1200户,其中贫困户189户。联合社的成立大大增加了贫困户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如今在当地,人们每每提及这个大胆的创新举措,都赞叹说:“多亏了江苏徐州来的吴干部!”

在支农工作之余,吴淑芳还主动要求帮扶家庭贫困的群众。本来单位没单独分配她包扶贫困户,但她却主动要求和帮扶同事一起进村入户,包抓贫困户。

来陇县支农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吴淑芳了解到陇县固关镇柴家咀村贫困户张水娥的丈夫病逝,家里只剩下张水娥和一个患有智力障碍的大儿子以及一个年仅11岁的幼子。由于张水娥丈夫生前住院还欠下了很多债务,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几年来一直走不出困境。

吴淑芳和同事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在实地勘察、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动员张水娥发展中药材种植,并手把手教其栽种独活6亩,为其提供了全程技术指导服务。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6亩独活不仅让张家人看到了新的希望,该村群众更是在张家的示范引导下,纷纷加入中药材种植产业大军。截至目前,柴家咀村共种植独活370多亩,按亩产1000千克计算,年产值可达180多万元。中药材已发展成为这个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之一。

一年前,陇县固关镇的贫困户董发全因为家庭的多重变故变得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在将董发全确认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后,吴淑芳买了水果和点心,主动上门找老人拉家常,举例子、打比方,深入细致地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开导老人要往前看,并动员老人和大儿子一起生活,帮助老人驱散心理阴影,重新找回生活自信。

在吴淑芳的开导和帮助下,董发全老人终于打起精神,主动发展中蜂养殖产业,这个小产业已经成为他家庭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今董发全老人住在儿子家中,一边帮儿子带孙子,一边管理中蜂,和一年前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作为农业大县的陇县有种植玉米的传统。但是由于受生态条件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陇县玉米单产水平仅316千克。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吴淑芳在当地极力推广“一增三改一防”的覆膜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即以深翻耕层结构改良技术和秸秆有效还田技术为依托,实现持续改土培肥,提升土地生产能力;以优化玉米品种区域布局,改种耐密抗逆品种为抓手,推进早熟耐密品种的应用;以适应技术轻简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为需求,推进生产方式改进,实现高产高效。同时,以病虫草害绿色防治为保障,使用高效、安全、环保的防治方法和药剂产品。

覆膜,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水分蒸发,增强抗旱能力,同时,也起到保地温、防杂草的作用,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力,改善了土壤环境,促进了玉米发育,提高了玉米产量。如今,在吴淑芳的努力和倡导下,应用这项技术的玉米种植面积在陇县达到了5万亩。

为了能给更多群众提供农技支持和帮助,吴淑芳在陇县还组建了一个农技服务微信群,坚持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技术服务。平时,农户有任何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或录制短视频等方式随时线上请教。吴淑芳看到后,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并根据情况及时上门提供面对面指导。

在陇县的日子里,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吴淑芳多次受到陇县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褒奖。2019年,她还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技推广贡献奖。

最近,吴淑芳这位“70后”正在跟一名“90后”同事学习直播,她说:“我想通过直播这一方式更好地为陇县的农户和群众提供农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