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县文化局下派的东南镇予村第一书记夏志平是个文化人,所以他对教育有着深刻的认识。驻村后,娃娃的上学问题自然成了他尤为关注的重点。
“女娃娃嘛,上个初中,识两个字就行了,哪有闲钱读什么高中呀?”在入户走访中,一位群众对他的问话波澜不惊地答道。群众一脸轻松,可这话却像针一样扎在夏志平的心上,让他半天回不过神来。
于是,他对全村的孩子上学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走访和了解。经过半个多月的摸底,他总算搞清楚了,好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大多数孩子都是上完初中就辍学外出打工了,特别是女孩子,上高中或职中的不足一半。他通过深入分析,感觉到缺钱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是农村群众的观念问题。
此情此景使夏志平暗暗下定决心,他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接受较高层次的教育,努力实现心中的梦想,进而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朋友的同学想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上学,但还未找到合适的资助对象。夏志平便及时打电话过去咨询,主动联系,那个朋友的同学欣然接受。
接下来,就是寻找资助对象,制订资助计划。夏志平先主动与村组干部沟通,又先后两次到学校与教师、校长了解情况,初步确定了两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为资助对象,每月资助每人200元,直到大学毕业。
确定好资助对象后,夏志平逐户上门了解情况。
张思荣,予村二组人。爷爷65岁;奶奶62岁,奶奶2014年时检查出食道癌晚期、脑梗死,一直卧病在床;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哥哥上技校;双胞胎弟弟和自己同班。兄妹三人和奶奶由爷爷一人在家照顾。小思荣上小学6年级,品学兼优。
李瑞琪,予村五组人,上小学2年级。爸爸在外打工;奶奶今年73岁,患有心脏病;弟弟3岁;妈妈一人在家料理家务。
从2016年4月开始,李瑞琪和张思荣就收到了爱心人士寄来的资助款。这俩孩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10月,李瑞琪还收到了资助人王小爱从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寄来的慰问信,李瑞琪及时给王阿姨回了一封感谢信。
好心人资助了2名女孩,可村里其余孩子怎么办?
趁着李瑞琪给王小爱老师回信,夏志平也与王老师取得了联系,表达了谢意。
“王老师,你能不能制作一个关于知识的重要性的视频,由我组织群众观看?”夏志平冒出一个念头。
“这个主意好,一言为定。”双方一拍即合。
又是一番顺畅的电话交流,虽未谋面,两人却像老朋友一样默契。
不久,夏志平就收到了王老师做的视频。趁着下雨天,他组织村上的干部和群众一起观看。王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也讲了许多寒门少年的奋斗故事。这个视频最终感染了一个个淳朴的农家汉、农家女。
用物质帮扶容易,可要从思想上改变一群人,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肩负扶贫使命的夏志平从点点滴滴可喜的变化中,坚定了用信念改变予村人命运的决心。他逢会必讲教育。两年的驻村生涯结束了,村上面貌大为改善,处处散发生机,夏志平的眉头也逐渐舒展开来,他的眼前撒满了金色的阳光。
经过努力,予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为零,初中毕业后升入高中的孩子比几年前增长了一倍。尤其是女娃,近三年来,凡是考上高中的,没有一个中断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