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烤烟这道扶贫产业“菜”,是山区群众要求县上配给他们的。陇县三面环山,是个标准的“U”形地貌,南、北、西的浅山丘陵区都是优质烤烟的最佳生产地。烤烟大规模种植后的30余年来,山里不少人靠着种烟发了家,烟是他们的看家产业,农民愿意种。经过多年培育,陇县“烟草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格局相当完备,县委、县政府当然要大力托举。
烤烟还是那个烤烟,扶贫“菜单”里的烤烟却不是往日的烤烟,而是被赋予了新使命的“烤烟提质”。先前的烤烟产业承担的是富县富民责任,脱贫产业里的烤烟肩负的则是富民富县担当,顺序一倒,职责大变。“优化布局,倾斜扶持,产业提质,致富群众”,全新的发展理念是县里四大班子的领导们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和脱贫攻坚的目标要求无缝契合。
在陇县县委的小会议室里,杜长生和赵甲宏叫来县烟草分公司班子成员,听取他们对发展烤烟生产的意见,要求整合烟草系统的扶持政策,与县上扶贫政策形成合力拳头,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困难群众脱贫。
县上的《优化烤烟生产,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里,“收缩烟田战线,强化设施建设,提高无偿补贴,做好优质服务”四大措施全面启动。几年后,县上和烟草分公司把写在白纸上的文字落实在烟田里,使人民群众得实惠。
川道里那些不适宜种烟的烟田淘汰了,烤烟被集中在了八渡、天成、温水、曹家湾、固关、河北、新集川7个最适宜种烤烟的镇。
一批抽水站、机井、陂塘、水窖出现在田间地头,烟农们再也不用为栽烟缺水发愁了;现代化的育苗基地建成了,集中供苗解除了烟农的育苗风险;通往连片烟区的水泥道路修通了,不但方便了烟农的生产,还方便了他们的生活;烟农们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密集式自动温控烤炉,火候难以把握的担忧迎刃而解,就连覆膜机、机动喷雾器、绑杆机都配备了。这些都由政府和烟草部门无偿提供。
统一机耕机耙、统一提供地膜、统一供专用肥料、统一喷洒农药、统一提供保险……烟农不掏一分钱。相关部门开展业务培训、引进先进技术、田间巡回指导、手机微信咨询、上门传经送宝……
这些,既有雪中送炭,又有锦上添花。
刘成良选择烤烟做脱贫项目的时候,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过优惠措施,他不是“册子”里的贫困户呀!他之所以有那样的自信,是因为他们那块地方适宜种烤烟,好多人靠着种烟过日子,他自己好赖也算是个“烟把式”。过去没有富起来,孩子生病是重要原因,也有种烟面积过小,发挥不了规模效益的因素。
这位刚强的西部汉子开始自救式脱贫了。他从地界相邻的几户群众手里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布局了18亩烟田,让村上的扶贫第一书记葛平联系,从农商银行贷来1万元垫底资金,掏钱买来了村子里养牛户积攒一冬的牛粪铺进烟田做底肥。正在他准备雇拖拉机耕地时,县烟草分公司派来的拖拉机到了村上,把他和大伙儿的烟地统统深翻了一遍。
“18亩地准备全部栽烤烟,今年好好干一年,先把这几年给女儿看病落下的账还了,明年就可以谋算家庭发展的事情了。”他给村里的扶贫第一书记说这话的时候,是在述说自己的脱贫计划,又像是一位党员在向党支部拍胸脯表态,颇有点壮士出征的味道。
时间转眼就到了仲夏,这是朱家湾一年里充满活力的季节,刺槐吐香,山花烂漫,玉米拔节,烤烟也长到了二三尺高,山峁沟梁里到处一片喜人景象。刘成良的烟地里,一行行墨绿的烤烟蓬勃旺盛、长势喜人,路过地头的村民都说:“今年咱村的‘烤烟状元’,准定是成良的了。”
真不知老天爷是成心和他过不去,还是要考验他的决心和毅力,6月末的一个晚上,一场铺天盖地的强降雨倾倒在了朱家湾一带,大雨中夹杂的冰雹无情地将他和乡亲们的烤烟打得七零八落。
翌日,雨过天晴,好多人到田头一看,顿时像雹打了的烟叶一样蔫下了。
苟家寨遭了雹灾的事惊动了陇县县委、县政府,县长赵甲宏带着烟草分公司、农业局、农技中心的人很快就赶来了。看完灾情,专家们一番商议后,提出了清理烟田杂物、扶正倾倒烟株、烟杆中部留杈、适当追肥、中耕松土等救灾措施,说是烟杆上长出的二茬烟还能挽回一些损失。
此后许多天里,刘成良顶着烈日在地里劳作,赤脚光膀的身影一直活动在烟田里。在他的带动下,其他人家也与“天灾”展开了顽强抗争。
那一年,刘成良的烟田说不上丰收,但也没有歉收多少,还可以称得上是个平年。秋后烤烟交售后,他从烟站里一共领回了三万多元。在往后的几年里,他家每年的烤烟收入都在四五万元以上,不但还清了二女儿看病时欠的债,还供大女儿上了大学,和大伙儿一起走上了富裕之路。
贫困户陈建英也是依靠发展烤烟脱贫的。陈建英的家住在东南镇予村,脱贫攻坚开始那年,他47岁,正值中年。
他家一共5口人,妻子李翠婵那时44岁,大儿子陈林辉24岁,还有一对19岁的双胞胎儿女陈云辉、陈美云。陈林辉是名聋哑人,几乎丧失劳动能力,陈云辉、陈美云兄妹俩在县城念高中。一家人的开销全靠陈建英和妻子在地里挖捞,农闲时还要在附近打点零工贴补家用。夫妻俩既要种地、打工,又要操心大儿子的衣食起居,还要供小儿子、小女儿读书,这么重的负担,家庭能不贫困?
陈云辉、陈美云很争气。2016年,兄妹俩双双考上了大学。两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原本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可是对家境贫寒的陈建英而言,却是一顶沉重的愁帽。不只是开学要带的钱没有着落,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费用更是大问题啊!实在没有办法,陈建英找到了从城里派来的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夏志平。
夏志平先是向他表示了祝贺,接着答应帮他申请救助资金,还说要想办法发动社会捐资救助。末了,他对陈建英说:“老陈啊,孩子上学用的钱,没问题,我敢给你担保。可是从长计议,靠救济、贷款、借钱过日子,终归不是个办法,咱得想法子自己挣钱、脱贫致富,这才是长远之计呢!”
陈建英两手一摊说:“夏书记,我这人又没啥本事,只有一身蛮力,眼下连孩子上学的钱都凑不齐,穷得捏住鼻子救气哩,哪来的本钱考虑‘富’的事呢!”
“老陈,这话你就说错了。你是村子里数得上的精明勤快人,种烟更是行家里手。咱村里这么适合烟叶生长,你每年种的那几亩烟搭在人家的烤炉里烘烤,都是你操心看管的,一亩地都能挣2000多元,你为啥不多种些呢?”
“夏书记,我两手空空,连种地搭本的钱都没有,烤烟种多了,忙活的时候得雇人搭手,钱从哪来呀?再说,人家烟草公司去年把烤炉都配完了,我种多了,在谁家的炉子里烘烤?”
“老陈,只要你想种,困难我可以帮你解决,天底下没有比腿长的路、比人高的山,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决心。”
“只要支书能帮我解决困难,我巴不得早早富起来呢!”
“好!一言为定。”俩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夏志平答应帮陈建英筹集孩子上学费用的事,几经周折后总算解决了。他领着陈建英到县教育资助中心争取到了5000元的“雨露计划”扶助资金,又通过熟人联系上了宝鸡天健医药有限公司、宝鸡医药大厦、宝鸡鲲鹏经贸有限公司,大家慨解义囊,用深情的援助之手送上了两万多元的帮救资金,破解了让陈建英头疼的难题。
三家公司送来捐款那天,陈建英和妻子、儿女都哭了。陈建英当着夏志平和企业方的来人,哽咽着说:“我真不知道该咋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社会呢!我只有想办法好好挣钱,靠两只手脱贫致富,以后少连累大家!”
夏志平又趁热打铁,动员陈建英走种烟脱贫之路。
陈建英拍着胸脯对在场的人说:“有我们书记的支持,明年扩大烟田、脱贫致富,我有胆量,也铁了心了。”
那年冬天,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发动下,全村有36户贫困户点了烤烟脱贫的“菜”,打算通过发展或扩大烤烟产业赚钱摆脱贫困。村里向县烟草分公司汇报情况后,得到了大力支持。
第二年春天,陈建英一下子把烤烟面积扩大到了19亩。夏志平帮他分三次从县农商银行贷回了两万元,解决了他烟苗移栽、打顶抹杈、烟叶采摘、烘烤用煤等的花费,县烟草分公司为他配套了自动温控烤房。
人勤天帮忙,那年烟叶喜获丰收。陈建英家的烤烟给他挣回了5.1万元,他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和家里的零花钱发愁了。村子里其他新种和扩大烤烟种植面积的贫困人家,有28户都实现了当年脱贫;剩下的7户,也在2018年全部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