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98

嫩绿的小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鸟儿清脆地唱着欢乐的歌,青翠的竹叶随风摆动,六角亭子古香古色,青藤顺着廊架攀爬,刚下过雨的秋风里飘着缕缕桂花的清香……

坐落在温水镇的陇县中心敬老院错落有致地矗立着一栋栋色彩明丽的楼房,那里还有羽毛球场、门球场和休闲广场,各种健身器材也一应俱全。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是公园呢!这个敬老院占地47.33亩,总投资1550万元,供养着116名城乡特困老人。

52岁的孤寡老人曹玉龙是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于2017年入院的。他是天成镇张家山村人,年轻时媳妇患病去世,他只能和母亲在一起过活。后来他两侧股骨头坏死,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他母亲去世后,他一个人无法生活,村上就把他送到了敬老院。刚来院里时,他拄着双拐,腿疼得难以落地。

来敬老院后,院里安排他按时作息、按时吃饭,他再也不像一个人过活时那样饥一顿、饱一顿了。在院里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他吃得好了,睡得香了,心里的后顾之忧也没有了,比以前精神了很多。

2017年,院里进行了失能专区改造工程,改造修建了医务室、康复训练室。曹玉龙老人每天坚持锻炼。在护理员的鼓励和帮助下,他渐渐试着丢掉一个拐,后来,他完全不用拄拐,可以自由行动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生。

“在这里真是享福了!吃得好,住得好,护理员对我们的照料也很精心,她们经常给我剪指甲、理头发、换洗床单,跟亲闺女一样。”曹玉龙经常对前来看望他的亲戚们说。现在的曹玉龙走起路来利利索索,精气神十足,脸上总是挂着满足的笑容。

像照料曹玉龙老人一样,院里23名工作人员和8名护理人员精心照顾着116位老人的生活起居,使老人们真正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温暖。

温水镇三成村的吴根生在敬老院里已经过了10个生日了。他打年轻时就患严重的风湿病,失去劳动能力,父母相继去世后,他没有了依靠,被村里的人用担架抬到敬老院。刚开始,他行动十分不便;但经过两年时间的治疗,他可以拄着双拐走路了。老吴不但身体康复得很好,而且变得乐于助人。

“老吴,帮忙给张大爷换一下裤子。”王护理员手里拿着一条黑色裤子,朝正在扫地的吴根生喊。

“好,我就来!”他放下了手里的扫帚,径直走了过来。

张大爷前几天刚从医院做完手术回院里,生活不能自理,像换内衣之类的活计,因为院里护理员全是女同志,不太方便,所以老吴就主动帮忙。

“趁刚下了点雨,我去给西红柿、黄瓜施点肥。”给老张换完衣服,老吴给王护理员说了声,又去菜园子里忙去了。

县敬老院为像曹玉龙、吴根生一样的孤寡老人提供了颐养天年的福地,发挥了特困人员供养保障的兜底作用,先后获得“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政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