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作为传统农业县的陇县要想发展,突破城镇化、工业化瓶颈是一大策略,苏陕扶贫,正好可以利用双方优势,在工业化建设方面多做文章。
双方领导经过多次互访和反复调研协商后,决定集中力量,先走出第一步,建园办厂,然后再依托园、厂招商引资,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问题,创出一条有县域特色的“社区工厂”助力脱贫攻坚新路子。
按照“资金支持、建厂增岗、自主招商、就业培训、政策扶持”的建设思路,利用苏陕扶贫协作资金,积极探索“1+13”模式,即在县城工业园建10万平方米的苏陕工业园一个,在8个镇的移民搬迁点建社区工厂13个,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苏陕工业园计划一期工程建设5万平方米,现已建成3万平方米,正建2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江苏恩达电子工业招商工业园已招工200人,其中40%以上为贫困人口。首期建厂计划解决500多人就业问题。
社区工厂建设,首先面临资金困难。陇县与铜山区主管领导多次协商、多方筹措,由苏陕协作资金拿出830万元,村级经济合作组织自筹360万元,另有移民搬迁后续基础设施资金670万元,共1860万元,用于村、镇工厂厂房及水、电、路、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破解了社区工厂建设资金难题。13个社区工厂建设陆续完工,进入招商运营阶段。
陕西仪尚是首批入驻社区工厂的服装加工公司,他们选中了东南镇板桥沟村。这个厂子以撤销了的村委会旧地的房屋院落为基础,由苏陕协作扶贫项目出资100多万元,扩建一栋新厂房。这里交通方便,周围的村落、人口密集,尤其是临近田党移民小区,可以方便移民搬迁人口及周边贫困人口就近就业。仪尚公司主要生产校服和职业装,产品销售到陇县、千阳县及其他县区。厂子用工方面优先贫困户,采用计件工资制,每月上够20天,发全勤奖200元,工龄每满一年加30元工龄工资,免费午餐,节日有礼品。
郭真莲是原党家庄四组的一名妇女,她搬迁到新小区后,原村庄已复垦,土地也流转给了别人。她全家6口人,两位老人已失去了劳动能力,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丈夫在县城开出租车,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家中生活。真莲因为要照顾老人生活,还要管上学的孩子,所以没法出去打工。社区工厂招工,她便和小区内的几位姐妹一起进了陕西仪尚。她早晚居家,午间上班,闲时多做,忙时少做,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资,够家中生活开支,丈夫的工资可积攒起来,这样一来,家中逐渐有了积蓄,她对自己的生活状况很满意。她说:“社区工厂对我们这些整体搬迁、远离老家的人来说,真是新的生活依靠,帮大忙了!操作机器缝衣服是技术活,时间长子,我的技术会不断提高,收入也会不断增加,我们当中有几位已经能挣3000多元了。”
在南岸新城工业园区内,还有一家生产服装的工厂,就是龙保成商贸有限公司。公司经理杨群是天成镇王家庄的一位年轻小伙,他原来在常州一家服装工厂从事管理工作,陇县派往江苏的招商人员获得他的信息,经协商便将他召回。他投资30万元,于2019年建了新厂,2020年开工生产,目前有工人54人,还在继续招工。他们生产的女装品牌为“主角姑娘”,上线业务在常熟,按订单生产,原料供应和产品销路都没有问题。工资方面,对新入厂的学徒工采取补贴政策,学习期间,计件不足的月工资补到1400元;熟练工人月收入可达3000多元;目前,人均工资在2000元以上。谈到公司目前的运行和前景,杨群信心满满,他认为能为家乡脱贫致富做事很有意义。现招来的工人大多是年轻人,上手很快,厂子很有活力。他根据实际情况,同意工人们带小孩一起上班,孩子们很多,聚在一起,在院子里或空闲厂房中玩耍,妈妈们抽空照管一下孩子,挣钱育儿两不误。
曹家湾镇碧水湾小区是镇政府建设的移民小区,两栋楼房住了石关沟、金山寺等地的200户搬迁户。小区南临千河,背倚镇中心街道市场,东有大桥,西有咸宜川的大桥和公路,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曹家湾村在小区西侧建了一座社区工厂,苏陕扶贫协作投入建厂资金61万元。县上招商部门从深圳召回了曹家湾企业人谢建刚,建立了陇县通茂电子公司,就近招收工人,其中贫困户12人。2019年3月1日,厂子正式开工生产。谢建刚原来在广东晟达电子有限公司从事管理工作,月薪1.2万元,当他知道可以在家乡建厂,帮助乡亲们脱贫时,便毅然决然地回乡创业了。
患有听力障碍的贫困人口马玉娥住进小区后,因路途遥远,家中无交通工具,原来耕种的土地已无能力继续耕种,社区工厂建成后,她报名进厂,因为好学,她很快掌握了技术,而且很熟练,每月可挣2000元。她对人讲:“社区工厂帮了忙,咱在楼上居住,在楼下打工,实在很方便。”原住金山寺村的王紫娟,腿有残疾,行动不便,现在走不了几十步路就进了厂子车间,每天坐着就可挣60多元,她觉着工作、生活都很开心。
宝鸡宇音电子公司是固关镇苟家沟村闫建林创办的一家社区工厂。50岁的付国银是穆家庄的一位贫困户,她在一场夏收中被脱粒机夺去了三根手指,家庭也因此成为贫困户。家门口的社区工厂建成后,她被招工入厂,工厂负责人根据她的情况安排她负责出货检查。她说:“活儿一点也不难,也不累,我干起来得心应手。以前是顾了外边顾不了家里,顾了家里顾不上外边,现在好了,吃住在家里,农忙还能做农活,哪怕有耽搁,每月最少也挣一千三四,比出门寻活强多了。”闫建林的工厂规模还在不断扩大,订单也在增加,吸纳的贫困户工人和当地务工人员也越来越多了。
目前,陇县的社区工厂扶贫效益初步显现。县上根据移民人口布局情况,打算在原计划的13个厂子的基础上再建5个,再加上即将建成的10万平方米苏陕工业园,预计解决7000多人的就业问题,也可大大推进陇县的工业化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