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作为人社系统驻村扶贫干部,曹云涛深知就业对于一个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性。
苟家沟村距离县城40千米,群众出行不便,加之耕地条件较差,虽外出务工,但在收种季节必须返乡收种碾打。这样一来,夏秋两季,来回四趟,既耗费时间、花销路费,又耽误打工、减少收入。
这种情况,在外务工多年的本村青年闫建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帮助大家解决这一难题,他就在村里创办了一个电子加工厂。
然而厂子规模小,杯水车薪,难以解决全村贫困户就业难的问题。
于是,曹云涛向所在单位人社局“求援”。
时任局长的曹大革直言快语:“给你个项目,把你村子那个小厂扩建成社区工厂怎么样?”局长的支持反倒让曹云涛如堕雾里,不知所措。
“啥社区工厂?”曹云涛有点摸不着头脑。
“国家为了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建立了东西部协作机制。江苏援助陕西……”
“那离我们这样的小村子太遥远了吧?”还没等局长把话说完,急性子的曹云涛抢过了话茬。
局长并没有不高兴,反而被他的质朴和着急惹得哈哈大笑。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听我慢慢说。徐州支援宝鸡,铜山区支援陇县,刚好在我们人社口,划拨专项资金援建一批社区工厂。什么叫社区工厂?就是在人口密集的村庄附近,由江苏方面出资帮我们建起现代化的厂房,县上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招商,帮助企业家投资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招收培训本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曹云涛一拍大腿,叫道:“太好了!”听完局长的讲解,曹云涛高兴地站了起来,激动地说:“今天的收获太大了!”
此时此刻,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村里。他满脑子都是闫建林,闫建林就是最好的投资人。一脚油门,车从县政府大院“飞”到了闫建林家大门外。
当闫建林听到这个信息后,拿出一瓶江西岳父送给他的珍藏了好久都没舍得喝的茅台,硬要打开,曹云涛连忙摆手说:“酒就甭喝了,咱们说正题吧!”俩人坐在炕头你一句我一句地谋划起未来。
闫建林是本村五组人。前几年外出务工,与江西赣州的一位姑娘喜结良缘。精明的岳父经营的电子厂生意红红火火,只是南方厂房、人力等支出相对较高。闫建林知道西部地区缺的是项目,有的是土地和劳力,便产生了在家乡办厂的念头。
村上召开两委会,经过研究,决定划给闫建林10亩土地。
社区工厂前期投资200万元。2019年,又实施了社区工厂二期工程,投资70万元新建了一座450平方米的厂房,投资60万元完善了水电路等配套设施。
闫建林将他的旧厂迁进了新厂区。
社区工厂主要生产喇叭音圈、扬声器及各类电子电器产品配件,产品需求量大,市场稳定,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
2019年,工厂产值达到260万元,2020年又签订订单1000万元。目前,工厂吸纳周边殿咀、苟家沟、水滩、穆家庄、固关街5个村的劳动力7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5人、残疾人1人,人均月工资2000多元。社区工厂的建立使贫困群众实现了“村内生活,村内就业;一人进厂,全家脱贫”的梦想,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2020年7月,常务副县长蒋铃视察苟家沟社区工厂。在车间,蒋县长实地察看了工人们的操作情况,询问了工人一天能做多少件产品、收入如何、累不累等问题。
工人们回答说:“工厂办在家门口,种地、做工两不误。政府给咱想得太周到了!”
蒋县长问闫建林:“办好厂子有信心吗?你算没算效益如何?”
闫建林笑着回答:“有政府指导,苏陕帮扶,员工们齐心协力,厂子一定会兴旺发达!效益嘛,还不错!刚起步,没打算盈利太多,先铺好底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