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东方微微泛白,天地间刚露出朦胧的晨色。陇县县委大院尚处在一片宁静中。
书记办公室里的顶灯亮了起来,柔和的光芒从窗口射出,划破了还有些浓重的夜色,杜长头早早起床开始梳理当天要急办的工作了。
走廊里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杜长生知道,这一定是昨晚约好的赵甲宏来了。杜长生拉开门迎接道:“比我还急,来得好早啊!”
赵甲宏是在县上进入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名单的前一年,“二返长安”来陇县担任县长的,先前,他在这里当过3年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说他是陇县年轻的“老帅”,或称他为“老陇县”,都不为过。陇县的情况,他了如指掌。
赵甲宏笑道:“你不是说抢机遇吗?咱们都是只争朝夕。”
“中央定了时间表,咱不急能行吗?”杜长生说。
两人坐下来,边喝茶边讨论。
性急的赵甲宏翻开了笔记本,开门见山地说:“长生同志,我先汇报昨晚你布置的工作。”
“长生同志,全国2861个县级行政区,国家贫困县有592个,陇县居于其一,一个27万多人的县,光城乡低保家庭就有10002户19298人,咱们压力很大!根据我的理解,这次中央会议有这样几个精神咱们必须认真领会,一是给脱贫明确了标准,通俗地讲就是‘两不愁三保障’;二是对扶贫的工作给出了办法,就是‘精准’;三是添加了强有力的措施,就是建立在扶贫一线考察选拔干部的用人机制。我的理解不知对不对?”
杜长生说:“你理解很到位,有水平。主要精神就是这几条,操作层面的政策肯定很多,咱们要密切关注。脱贫攻坚战才刚刚打响,办法、途径、模式、经验谁家都没有,中央也没有,全靠我们一线边实践边探索,所以必须加强调研,勇于创新,不能观望等靠,否则会错失良机。路,全靠咱们自己蹚,不要怕出错、怕走弯路。你也准备一下,咱们下午就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发动‘四大家’同志一起开动脑筋,共同商讨陇县脱贫攻坚大计,你看行不行?”
赵甲宏心里明白,要让陇县摆脱贫困,富起来、强起来,肩头压力岂止一个“千斤”所能形容?没有能顶得起县域经济发展、给群众带来公共财源的支柱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仅少得可怜,而且极不平衡,川塬区人的收入是南北二山的好几倍,好多贫困户一年里都不上街买菜,不少人还过着面条、山野菜一锅煮“连锅面”的穷日子。
赵甲宏说:“长生同志,我有一个认识,不一定准确,就是富裕地区之所以富裕,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全在产业的有无和强弱上,陇县的穷根就是产业太少,现有的也不强。咱们后面讨论决战脱贫的方针和策略,能否将注意力、问题焦点集中在产业发展方面,你提议的中心组学习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途径和办法我完全赞成,越快开会越好,发动得越充分越好。”
“那就下午开会。”杜长生拍板。
赵甲宏走后,杜长生叫来县委办公室主任梁治军,安排他通知几位常委不要外出,准备开会。他先给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方斌安排中心组学习的时间、范围、内容;安排县委副书记赵一键和农工部长戚新宇组建调查组;让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姚建平做好通报驻村第一书记基本情况、选拔配齐第一书记的准备……最后,他又叮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蒙科建拟订脱贫攻坚纪律监督文件。
当日下午2点,在县招待所小会议室,县委中心组学习会准时召开。
所有县级领导,“四大家”办公室主任,组织、监察、扶贫、发改、民政、农业、林业、水利、工信、畜牧、果业、人社、住建、交通、教育、卫生、文旅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各镇的书记、镇长,齐刷刷在座。
他们每人面前都摆放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信息》,那是县委宣传部根据电视新闻整理打印出来的。
“今天的学习,是组织大家观看中央扶贫开发会议新闻,后面再由相关部门介绍一下陇县扶贫工作的现状,最后我和甲宏同志谈谈县上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初步设想。”
杜长生一段简单的开场白后,就是播放下载下来的中央扶贫会新闻。接着,扶贫办主任王海元介绍了《国家扶贫开发纲要》颁发后陇县的扶贫工作成就,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攻方向;组织部副部长李惠军介绍了全县驻村第一书记的现状、问题,下一步配齐缺额、择优选拔、管理考核的打算;农工部长戚新宇介绍了由部分县级领导带队,赴各镇调研的调研组组建情况和调研任务;其他各部门都相继介绍了自己的扶贫任务,表示了落实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结束前,赵甲宏谈了他对落实中央扶贫会议精神的想法。他说:
“按照党中央对脱贫攻坚的整体部署,我认为在省、市扶贫工作会议召开前,我们应该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弄清‘扶持谁’,扶的是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是像我们这样的贫困县,再通过我们把扶持政策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组、人,摸清摸透各镇、各村和各类贫困人群的详细情况是基础;县、镇两级不但要弄清各镇各村贫困人口的总体情况,还要搞清他们因何致贫,最需要帮扶什么;各职能部门不但要搞清自己职责内帮扶对象的总体情况,还要搞清典型镇、村和典型家庭的详细情况。
“其二,要明白‘谁来扶’,是中央、省、市乃至外省、市动用各级财力、社会资金帮扶我们,我们再扶贫困群体、贫困家庭、贫困个人,对症解决导致他们贫困的难题,让每一个贫困人家都能在规定时限内实现脱贫。
“其三,要把握‘怎么扶’,中央制定了‘五个一批’的总体方案,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在‘摸排’的基础上,针对困扰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选择适合于每个贫困村、家庭脱贫的具体途径,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发力扶持。
“其四,要紧扣‘精准’,把‘精准扶贫’原则贯彻在确定帮扶对象、制定扶贫措施、实施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安居扶贫等各个方面的始终,让国家扶贫政策的‘光’和‘热’,始终聚焦在贫困群体和阻滞脱贫的‘阴冷’面上,补齐脱贫短板,让他们和其他人一样生财聚财、实现富裕。
“其五,要选好选准产业,陇县贫穷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能给农民、特别是贫困家庭提供稳定收入的骨干产业,各调研组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各镇、村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上,悉心倾听基层组织和贫困群众的诉求,通过走访调研,发掘一批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发展,有基础、有前景的产业,建立产业项目库,供贫困户根据家庭情况自主选择,以便于县上按政策给予扶持。”
他最后说:“如果把这些前期工作做得很扎实,就等于给整个脱贫攻坚工作夯实了基础,我们的扶贫工作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里,国定贫困县不到600个,陇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在后五分之一,脱贫攻坚的压力很大;同时也应该看到,党和国家举全国之力帮扶我们,这是贫困人口脱贫、陇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只要大家精诚团结、攻坚克难,提前完成脱贫任务、让困难人家过上幸福生活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对县上早日脱贫‘摘帽’充满信心。”
赵甲宏的发言里,谈体会、做指导、表决心、安排工作的成分都有。
中心组学习最后一个议程是县委书记进行小结。杜长生说:“中央扶贫开发会议的新闻好多人已经看过了,今晚我们算是重温。赵县长刚才讲得非常好,我在这里想再强调以下七点: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要站在‘社会主义本质’‘党的重要使命’的高度认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二是明确任务,2020年年底前,全国要实现整体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所有贫困人口享受小康生活。三是把握实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则,准确落实‘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四是各负其责,县委、县政府对全县脱贫攻坚负总责,县级领导对分管部门和包抓镇的扶贫工作负领导责任,扶贫办对全县扶贫工作负参谋助手、贯彻政策、统筹管理、上下联络、制定方案、申报项目、管理资金、验收报账、各种培训、考核奖惩等全局性责任,其他各部门负责好业务范围内的扶贫工作责任,各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和各镇之间要做好横向协调,纵横交错,织好织密脱贫攻坚工作网,步调一致、同心并力,打好脱贫攻坚战。”
说到这里,杜长生提高嗓门,不但严肃地强调了加强协作的重要性,还点名批评了因扯皮耽误了工作的几个部门和镇。
“五是选好产业,这次县上组建的11个调研组,凡是涉及脱贫攻坚的事项都在调研之列,但最重要的是产业调查研究,要通过扎实、细致、深入的进村入户走访,筛查推荐出一批能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产业。六是强健班子,县上将按照脱贫攻坚的要求,配备好各镇和县级部门班子,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在扶贫工作中发现、培养、使用人才;要对已有驻村第一书记全面考察评估,按照选拔科级干部的要求遴选配齐各村扶贫第一书记;各镇、村也要配好、管好基层组织和班子,建立建强扶贫‘堡垒’、培养扶贫‘头雁’。七是公开承诺,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承诺了全面脱贫时限,陇县是国家贫困县,国家、省、市扶持咱们,我们没有理由不抢抓机遇,县委、县政府要向全县人民承诺,比全国提前一至两年脱贫‘摘帽’,让贫困人口提前过上小康生活。”
他还向与会者限定了工作节点:“这些工作,原则上要在两周以内完成。俗话说,‘起身早,睡得晚,再穷也能把身翻’,我们一定要只争朝夕,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冲锋在前、敢打硬仗、勇夺全胜。”
学习会后,陇县的脱贫攻坚准备工作就像风车车遇到大风吹,一下子转圆了。
一套完备的贫困状况摸底表下发到了各镇、村,那是扶贫办按照领导的安排加班加点设计的。镇村贫困人口基本状况综合统计总表、镇村基础设施短板统计表、镇村贫困人口分类统计表、镇村贫困户产业扶贫规划表、镇村低保家庭贫困状况变化表……囊括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里所需要的各种数据。
县上领导说了,要一套表格管到底,既不给基层工作添乱,也便于各相关职能部门把精力集中在专业贫困状况核查、扶贫项目库建设上。扶贫办在下发的填表通知中强调:“这次贫困状况普查摸底,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年人均2800元纯收入的分界线,据实核算,据实上报,不受原来低保户的限制,不得瞒报,也不得虚报。”目的只有一个:全面准确摸清全县贫困状况实情,为县上决策扶贫提供翔实的依据。
那一厚沓表格,光上门入户、一家一家摸排清楚都要下一番苦功,更甭说还要拿出镇、村的脱贫总体方案,帮贫困家庭制订脱贫计划了。镇、村有多忙?说多了就是赘述。各镇、村基本上是按“5+2”“白+黑”的节奏安排工作的。
各部门也是三重任务压身,常规业务不能耽误,“种这一块地,误了其他田”肯定不行;下乡核查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镇、村发展短板和制约贫困户脱贫的“拦路虎”的事,一点也含糊不得;还有扶贫项目库建设,更是关系到日后的项目争取、工程落地,丝毫不敢滞后。大凡能在下班后干的事,好多部门都放在晚上加班加点做了。
由县级领导带队的调研组更辛苦。这是一次不同于以往的调研,是要摸清全县贫困状况、特别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前景的调研,是直接为县上实施脱贫攻坚提供决策的调研,古人都知道“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万万马虎不得呀!
按照县委的安排,这次调研必须深入每一个自然村,走访不少于60%的贫困户,陇县是山区县,地广人稀,离县城二三十千米的镇不在少数,距镇政府二三十千米的村落更多,两周时间里要跑完所有镇、村和那么多贫困户,时间相当紧,多数调研组都早出晚归,放弃了周末的休息时间。
杜长生和赵甲宏没有率队调研,但他们加给自己的压力比别的领导都重,每个人都有5个镇的点面结合调研任务。
人少,任务重,两周时间一晃而过。待到调查摸底、走访调研的资料汇总完毕,已经是12月下旬了。“四大家”的一把手开会听取汇报、研判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任务,是在赵甲宏开完省上的扶贫开发会议之后。那时候,陕西省的脱贫攻坚政策已经出台。让杜长生和赵甲宏高兴的是,自己“先走一步”的工作几乎和上面的部署完全吻合。
县上的汇报研判会整整开了两天。
第一天听取了县扶贫办和各部门的调查摸底汇报和脱贫攻坚对策,领导们不断插话询问、完善补充,一次又一次地把那些主任、局长们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他们也不断给部门指漏洞、添内容、提要求。调查摸底极富成效,这让杜长生、赵甲宏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车振华、县政协主席张笃志十分高兴,但调查摸底的情况又让他们大吃一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全县光贫困村就有103个,约占当时158个行政村的三分之二,每镇都有贫困村;贫困家庭户数比低保家庭翻了一番、人口翻了近两番,占了全县总人口的28%、农村人口的32%。天啊!这多的贫困人口,要在三四年里实现脱贫,怎一个“任务艰巨”概括得了?
好在第二天的调研汇报给陇县这些干部们减压不少。杜长生和赵甲宏收集来的民意,车振华、张笃志、赵一键、蒙科建、葛管社、姚建平、闫涛、李维芳、刘方斌、苏海甫、张宝林在10镇和关山管委会获得的调研成果,让大家为之一振,会场的气氛活跃了许多。
经过粗略汇总,基层建议发展的扶贫产业涉及粮食、旅游、奶畜、肉畜、家禽、烤烟、核桃、水果、蔬菜、生态等十多个大类、五十多个小项,这些项目适合本地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只要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引进现代技术、提升质量效益,不但有望培植成脱贫骨干产业,还具备形成县域经济支柱、带动群众实现富裕的后劲。
基层干部高涨的扶贫热情、贫困群众强烈的致富欲望、干部群众提供的产业建议,更像田野里吹来的温馨轻风,驱散了笼罩在陇县主政者心头的沉闷阴霾。他们眼前一亮,看到了这里脱贫攻坚的前程与希望。
往后的十多天里,县委、县政府召开离退休干部、科技人员、工商企业三个座谈论证会,听取他们对发展脱贫产业的高见,群策群力开“妙方”,移樽就教求“真经”。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脱贫攻坚,陇县高点运筹、精心谋划,着眼于大、慎思于小,厉兵秣马、志在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