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154

县委政法委派驻天成镇黄家沟村的第一书记欧晓刚在来村上之前,心情很复杂。他的父亲去世不足半年,母亲经受不住打击,住进了医院,儿子刚刚升入毕业年级。在家庭正需要他的时候,他却要义无反顾地背着铺盖,离开县城,离开让他牵挂不已的家。他的离开必然给家里带来困难,似乎有些对不起逝去的父亲和满头白发的母亲,但他知道,脱贫攻坚是国家大事,忠孝不能两全,如今他只能选择舍小家顾大家了。

他第一次走在通往关山脚下的黄家沟村陡峭蜿蜒的山路上,拾级而上,一晃就是半个小时,这让他深深地意识到,交通不便是影响该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唯有让山上的群众脱离祖祖辈辈生存的恶劣环境,才能斩断穷根。此情此景,让他在入村的第一刻就把家里的事抛到了脑后。

距离山下不足两千米便是车流不息的跨省公路,一头连着镇街道,向东延伸便是县城;另一头通往素有“东方的阿尔卑斯山”之称的AAAA级景区关山草原,一路朝西,便可抵达甘肃。这就是黄家沟村。望着省道长叹息,抱着穷山空哀叹,便是黄家沟人的现实生活写照。

“搬迁,唯有搬迁才是黄家沟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经过两周的入户走访,在第一个村组干部会上,欧晓刚提出了在山下建安置小区的大胆想法。这句话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黄家沟村村民中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都是一个村的乡亲,山上的山上,川道的川道,五零四散,我们何尝不想把留在山上的乡亲搬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但搬个家容易吗?钱在哪里?地咋落实?”担任多年村干部的支书徐存学一声长长的叹息。

这样一个很好的想法,连村干部都不认同,群众的工作还咋做?欧晓刚感到意外。

快言快语的村支书徐存学说出了搬迁的大难题。原来黄家沟村坐落在铁塬村以北的山上,山下没有一分土地。前几年由镇上协调闲置的敬老院和上寨子小学,村上搬迁过一部分群众,而且这部分群众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剩下的基本都是贫困户,思想守旧,收入有限,也对搬迁和今后的生活抱着推一天是一天的想法。

“欧书记,你说让咱搬迁,我问你,咱们往哪里搬?”

“欧书记,你的想法对着哩,可是咱都是庄稼人,手里都没几个钱,怎么搬?”

“听说住楼房,厕所都在屋里,那怎么生活哩?”

“欧书记,……”

群众会上,村民们七嘴八舌地摆出问题。大家吵吵嚷嚷地提出一连串的反问。欧晓刚没有说话,静静地听大家发言。笔记本上列出了一条一条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

他让大家休息休息,他和村干部做了简单的交流,然后重新开会。

他开始讲话:“大家说得都很对,困难确实不少,新村庄基地问题、建房的费用问题、规划设计问题、工程招标管理问题等确实存在,但咱们要相信政府、相信政策,相信咱们自己团结起来的力量。既然我来咱村任第一书记,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大家的期待。我有信心、有决心带领乡亲们一个一个解决这些难题,把咱们黄家沟的事办好。我愿意在咱们全体村民的面前立下军令状:新村建不成,誓不罢休;黄家沟不脱贫,我不离开!”

说完这句话,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天夜里,下了好几天的连阴雨终于停了。依稀可见的那颗最亮的星,虽然光亮微弱,却为无边的黑夜带来了一团耀眼的光芒。在脱贫攻坚一线,在群众迷茫之际,第一书记要有稳如磐石的定力,要有敢于担当的魄力和勇气。

作为拥有近二十年党龄的第一书记,欧晓刚深知,当前黄家沟村的脱贫攻坚正处在关键时刻,目标是什么、途径在哪里,需要人来指引方向,率领大家寻找出路。

可是,仅靠一次面对面的口头交流,就想让群众心服口服,那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一点,欧晓刚有着清醒的认识。解决群众的思想认识是当务之急,得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但是观念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影响因素很多,单纯说教是苍白无力的,老百姓信的就是眼见为实,走出山沟开开眼界,或许比空讲更有效。

对,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欧晓刚向他所在的县委政法委书记梁治军汇报后,梁书记当即拍板:“这是件利村利民的大好事,我支持。”一周后,政法委租来的大巴车停靠在村口大路边。外出参观?群众感到新鲜,十分好奇,便蜂拥上车。

满载着贫困户的车子先后来到东风镇胡家庄搬迁点、温水镇团结村搬迁点参观学习。黄家沟的“参观团”每到一处,走上楼,走进门,听当地干部介绍搬迁经验,与当地群众畅谈搬迁后的生活变化。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房舍、笔直宽阔的水泥路、太阳能路灯、设施齐全的活动广场、整洁漂亮的院落、花坛里争艳的牡丹和方便的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瓷砖地板、白壁粉墙,以及布局合理的灶房、卫生间,连洗衣机和电冰箱等家电都样样俱全,大家不由得激动了。

参观群众越看越兴奋,不停地赞叹着、议论着。人人都感受到了黄家沟的落后。

“欧书记,人家新村新居就是好,咱们能行吗?”在回程的路上,快言快语的一组贫困户闫菊翠问道。

“好在什么地方?”欧晓刚当即决定把原本准备回去再召开的第二次群众会当下就在车内展开。这次,成了他反问群众。

一时间,满车的群众你一言、我一语,炸开了锅。车子回村了,讨论会依然热火朝天……

“大家说,好是怎么来的?”欧书记接着问。

“小欧书记,我们想通了,你领着咱们干吧!我们大伙都同意搬下去,这次黄家沟变面貌就靠你了,你说,咱大家干。”年过七旬的杨浩田发话了。老杨是老党员、老支书,他的话,代表的是全村人的心声。

群众的思想顾虑解决了,欧书记一高兴,从来不抽烟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好猫”烟,拆开发给周围的群众,他也叼了一支在嘴里,问老支书借了个火,猛吸一口,呛得流出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