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150

就在全县许多贫困户乔迁新居,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东南镇梁甫村的李大娘一家人还住在村子对面的山坡上。

她家三口人,儿子李东祥有智力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李大娘已经72岁,年老体弱,常年患病,抱养的一个孙女正在上初中,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不说,住的三间土坯房也十分不牢固、不安全。

对搬迁这件事,李大娘不是没想过,村里干部也劝过好多次,关键是她手头紧,没办法啊。

梁甫村第一书记陈宏科走访摸底时,李大娘正从几十米深的沟下往回提水。山路像挂在坡上的一根绳子一样,崎岖难走,李大娘提着水桶,步履蹒跚。看到这个场景,陈书记心里为之一震,连忙上前接过水桶,他没有想到村里还有这样艰难度日的老人。

陈书记问李大娘:“别人都搬家了,你咋不搬啊?”李大娘只回应了一声:“没办法啊!”然后留下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李大娘家的院子杂草丛生、荒凉寂寥。看着眼前的情景,陈宏科脸上火辣辣的。“我作为第一扶贫书记,责任何在?为李大娘能干些什么?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他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帮李大娘实现搬迁梦。

晚上,他召集村干部和工作队员专门就李大娘家的房屋搬迁问题进行了商讨。

经大家分析,李大娘家的搬迁面临三大困难:一是建房缺庄基;二是建房缺资金;三是建房缺劳力。这三缺就是三块顽石啊!谁能搬动它们呢?

一向乐观的陈书记为这事发愁了,眉头挽成两个疙瘩。

陈书记在心里不断地盘算着,有几个夜里,他都没睡着觉。

一个偶然的机会,陈书记得到了一个令他兴奋的消息。

村上有户人家早些年申请了一户庄基地,但因后来在县城买了商品房,这块地就一直闲置着。

陈书记立马联系这家主人,说明情况,对方爽快答应,但话题一转,提出了转让费的问题。

一听转让费,陈书记头又大了,这李大娘去哪儿筹这转让费呀?没办法,他再次进城和这家主人当面交谈。陈书记好话说了一箩筐,软磨硬泡了好几个小时,终于和这人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

转让费不要了,在川道里给他兑点地就行。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兑下的这个庄基地有个大坑,不回填压实根本就盖不了房。陈书记拨通了县民政局局长宋江平的电话,说清了填压庄基缺资金的困难。民政局从临时救助资金中批了4500元,解决了这一难题。

第一个难题算是解决了,但是没有工程队愿意接这活儿,原因是家里没人主事,施工扯皮费事不说,工程队害怕最后活干了还拿不到钱。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我就不信干不成这个事……”眼前的困难显然没有吓倒陈书记。

于是他联系了村里的工程老板芳平。芳平的顾虑和别人一样。他就天天找芳平谈,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邻里情分,行善乡里,陈书记搜肠刮肚,把能讲的道理都讲了,总算打动了芳平的心。但他提出要让陈书记担保,并且再找一个主事的人。

于是,陈书记找到了李大娘家的亲戚任来定主事,自己来担保。任来定有个拖拉机,他就安排任来定在工地上拉运建筑材料并负责建房事宜。

就这样,李大娘家的新房建设很快就开工了。主房盖好后,陈书记又张罗着为李大娘盖了一间灶房,还为孙女隔了一个单独的小房间。国家39000元的补助款到位后,陈书记很快结清了工程款。

如今,李大娘家早已通上了自来水,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李大娘逢人就说:“陈书记比亲儿子还好!”